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34页 |
·配位聚合物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Co-M 同多核配位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9页 |
·以(Con)(n = 1,2)为中心金属原子的同多核配聚物的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以(Con) (n > 2)为中心金属原子的同多核配聚物的研究状况 | 第15-19页 |
·Co-M 杂多核配位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9-28页 |
·Co-3d 杂多核配聚物的研究状况 | 第20-23页 |
·Co-4d 杂多核配聚物的研究状况 | 第23-26页 |
·Co-5d 杂多核配聚物的研究状况 | 第26-27页 |
·Co-f 杂多核配聚物的研究状况 | 第27-28页 |
·配位聚合物的光电性能研究 | 第28-32页 |
·配聚物型光电材料的研究意义及应用 | 第28-29页 |
·表面光电压谱(SPS)的原理 | 第29-30页 |
·配聚物型光电材料的研究状况 | 第30-31页 |
·配聚物表面光电压谱的研究展望 | 第31-32页 |
·选题的目的、依据及意义 | 第32-3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34-51页 |
·所用试剂及仪器 | 第34-35页 |
·所用试剂 | 第34页 |
·仪器 | 第34-35页 |
·配位聚合物的制备 | 第35-38页 |
·配聚物(1)[CO_7( suc )4( OH )6( H_2O )3 ·8H_2O]_n 的制备 | 第35页 |
·配聚物(2)[CO_4( suc )3( OH )_2( H_2O )_2 ·2H_2O]_n 的制备 | 第35页 |
·配聚物(3)[Co( suc )]_n 的制备 | 第35页 |
·配聚物(4)[Co( suc )0.5( Im )]_n 的制备 | 第35-36页 |
·配聚物(5)[Co( phth )( Imh )_2]_n 的制备 | 第36页 |
·配聚物(6)[Co( phth )( Pz )_2]_n 的制备 | 第36页 |
·配聚物(7)[Co( 2, 3-pdc )( H_2O )_2]_n 的制备 | 第36页 |
·配聚物(8)[CoCd_2( btc )_2( H_2O )4 ·2H_2O]_n 的制备 | 第36-37页 |
·配聚物(9){Na_2[NiCd_2( btc )_2( H_2O )4]( OH )_2}n 的制备 | 第37页 |
·配聚物(10)[Fe( 2, 5-pdc )( H_2O )_2 ·H_2O]_n 的制备 | 第37页 |
·配合物(11)[Fe( phen )_2( CN )_2] ·CH_3CH_2OH ·2H_2O 的制备 | 第37页 |
·配合物(12)[Fe( phen )_2( CN )_2] ·3H_2O 的制备 | 第37-38页 |
·配合物(13)Co( C_8H_7O_2 )_2( Imh )_2 ·C_8H_8O_2 ·H_2O 的制备 | 第38页 |
·配聚物(14)[Cd( phth )( Pz )_2( H_2O )]_n 的制备 | 第38页 |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38-51页 |
·配聚物(1)[C07( suc )_4( OH )_6( H_2O )_3 ·8H_2O]_n 的结构测定 | 第38-39页 |
·配聚物(2)[C04( suc )_3( OH )_2( H_2O )_2 ·2H_2O]_n 的结构测定 | 第39-40页 |
·配聚物(3)[Co( suc )]_n 的结构测定 | 第40-41页 |
·配聚物(4)[Co( suc )0.5( Im )]_n 的结构测定 | 第41-42页 |
·配聚物(5)[Co( phth )( Imh )_2]_n 的结构测定 | 第42页 |
·配聚物(6)[Co( phth )( Pz )_2]_n 的结构测定 | 第42-43页 |
·配聚物(7)[Co( 2, 3-pdc )( H_2O )_2]_n 的结构测定 | 第43-44页 |
·配聚物(8)[CoCd_2( btc )_2( H_2O )4 ·2H_2O]_n 的结构测定 | 第44-45页 |
·配聚物(9){Na_2[NiCd_2( btc )_2( H_2O )4]( OH )_2}n 的结构测定 | 第45-46页 |
·配聚物(10)[Fe( 2, 5-pdc )( H_2O )_2 ·H_2O]_n 的结构测定 | 第46-47页 |
·配合物(11)[Fe( phen )_2( CN )_2] ·CH_3CH_2OH ·2H_2O 的结构测定 | 第47页 |
·配合物(12)[Fe( phen )_2( CN )_2] ·3H_2O 的结构测定 | 第47-48页 |
·配合物(13)Co( C_8H_7O_2 )_2( Imh )_2 ·C_8H_8O_2 ·H_2O 的结构测定 | 第48-49页 |
·配聚物(14)[Cd( phth )( Pz )_2( H_2O )]_n 的结构测定 | 第49-51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1-126页 |
·关于合成部分的讨论 | 第51-55页 |
·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 | 第51页 |
·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51页 |
·配位聚合物合成的影响因素 | 第51-53页 |
·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和结构之间关系的探讨 | 第53-55页 |
·晶体结构的描述与讨论 | 第55-88页 |
·配聚物(1)[CO_7( suc )4( OH )6( H_2O )3 ·8H_2O]_n 的晶体结构 | 第55-62页 |
·配聚物(2)[CO_4( suc )3( OH )_2( H_2O )_2 ·2H_2O]_n 的晶体结构 | 第62-67页 |
·配聚物(3)[Co( suc )]_n 的晶体结构 | 第67-69页 |
·配聚物(4)[Co( suc )0.5( Im )]_n 的晶体结构 | 第69-71页 |
·配聚物(5)[Co( phth )( Imh )_2]_n 的晶体结构 | 第71-73页 |
·配聚物(6)[Co( phth )( Pz )_2]_n 的晶体结构 | 第73-75页 |
·配聚物(7)[Co( 2, 3-pdc )( H_2O )_2]_n 的晶体结构 | 第75-77页 |
·配聚物(8)[CoCd_2( btc )_2( H_2O )4 ·2H_2O]_n 的晶体结构 | 第77-79页 |
·配聚物(9){Na_2[NiCd_2( btc )_2( H_2O )_4]( OH )_2}n 的晶体结构 | 第79-81页 |
·配聚物(10)[Fe( 2, 5-pdc )( H_2O )_2 ·H_2O]_n 的晶体结构 | 第81-82页 |
·配合物(11)[Fe( phen )_2( CN )_2] ·CH_3CH_2OH ·2H_2O 的晶体结构 | 第82-83页 |
·配合物(12)[Fe( phen )_2( CN )_2] ·3H_2O 的晶体结构 | 第83-84页 |
·配合物(13)Co( C_8H_7O_2 )_2( Imh )_2 ·C_8H_8O_2 ·H_2O 的晶体结构 | 第84-86页 |
·配聚物(14)[Cd( phth )( Pz )_2( H_2O )]_n 的晶体结构 | 第86-88页 |
·配聚物的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88-126页 |
·红外光谱的指认与分析 | 第88-95页 |
·配聚物(1)~(3)的红外光谱指认 | 第88-89页 |
·配聚物(4)的红外光谱指认 | 第89-90页 |
·配聚物(5)、(6)和(14)的红外光谱指认 | 第90-91页 |
·配聚物(7)的红外光谱指认 | 第91-92页 |
·配聚物(8)和(9)的红外光谱指认 | 第92-93页 |
·配聚物(10)的红外光谱指认 | 第93页 |
·配合物(11)和(12)的红外光谱指认 | 第93-94页 |
·配合物(13)的红外光谱指认 | 第94-95页 |
·紫外光谱的指认与分析 | 第95-99页 |
·配聚物(1)和(2)的紫外光谱指认 | 第96页 |
·配聚物(3)~(6)和配合物(13)的紫外光谱指认 | 第96-97页 |
·配聚物(7)的紫外光谱指认 | 第97页 |
·配聚物(8)的紫外光谱指认 | 第97-98页 |
·配聚物(9)的紫外光谱指认 | 第98页 |
·配聚物(10)的紫外光谱指认 | 第98页 |
·配合物(11)和(12)的紫外光谱指认 | 第98-99页 |
·配聚物(14)的紫外光谱指认 | 第99页 |
·配聚物的表面光-电性能 | 第99-121页 |
·配聚物(1)的SPS 分析 | 第100-101页 |
·配聚物(2)的SPS 分析 | 第101-103页 |
·配聚物(3)的SPS 分析 | 第103-104页 |
·配聚物(4)的SPS 分析 | 第104-106页 |
·配聚物(5)的SPS 分析 | 第106-107页 |
·配聚物(6)的SPS 分析 | 第107-109页 |
·配聚物(7)的SPS 分析 | 第109-110页 |
·配聚物(8)的SPS 分析 | 第110-112页 |
·配聚物(9)的SPS 分析 | 第112-114页 |
·配聚物(10)的SPS 分析 | 第114-115页 |
·配合物(11)的SPS 分析 | 第115-117页 |
·配合物(12)的SPS 分析 | 第117-118页 |
·配合物(13)的SPS 分析 | 第118-120页 |
·配聚物(14)的SPS 分析 | 第120-121页 |
·配聚物的表面光-电性能比较 | 第121-126页 |
·配聚物(1)~(3)的表面光-电性能比较 | 第121-122页 |
·配聚物(3)~(6)和配合物(13)的表面光-电性能比较 | 第122-124页 |
·配聚物(8)和(9)的表面光-电性能比较 | 第124-125页 |
·配合物(10)~(12)的表面光-电性能比较 | 第125-126页 |
第4章 结论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5页 |
附录 | 第135-1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