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线在中西方绘画中的独特地位 | 第7-9页 |
第二部分 中西绘画用线的特点分析 | 第9-14页 |
一、西方绘画用线的特点 | 第9-10页 |
(一) 波利切利绘画线的运用 | 第9页 |
(二) 荷尔拜因 | 第9-10页 |
(三) 克里姆特 | 第10页 |
二、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特点 | 第10-14页 |
(一) 《列女仁智图卷》顾恺之 | 第10-11页 |
(二) 《五马图》李公麟 | 第11-12页 |
(三) 《二祖调心图》石恪 | 第12页 |
(四) 《钟馗图》陈洪绶 | 第12页 |
(五) 《女娲炼石图》任伯年 | 第12-14页 |
第三部分 中西绘画线的运用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 第14-17页 |
一、线的运用意识 | 第14页 |
二、西方绘画用线的理性与中国绘画用线的意向 | 第14-15页 |
三、线的再现性与浪漫性 | 第15页 |
小结:中西绘画线的不同特征体现了思维方式的不同 | 第15-17页 |
第四部分 中西绘画用线作为表现手段的本质是相同的 | 第17-19页 |
一、线与造型的关系 | 第17页 |
二、中西方绘画中线的表现同具有三维内核 | 第17页 |
三、中西方绘画的线都是表情达意的 | 第17-18页 |
小结: 中西方绘画线的相同特征体现了绘画本质的相同 | 第18-19页 |
第五部分 中国画学习方法思考 | 第19-24页 |
结论 | 第24-26页 |
注释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后记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