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中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及教育管理对策--以宁夏固原一中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1 问题提出第8页
2 国内外关于非正式群体研究的动态分析第8-12页
   ·国外非正式群体研究综述第8-10页
   ·国内非正式群体研究综述第10-12页
   ·已有非正式群体研究的不足第12页
3 非正式群体的界定第12-13页
   ·国内外关于非正式群体的几种定义第12-13页
   ·本研究对非正式群体的界定第13页
4 研究方法及结果分析第13-31页
   ·社会测量法第13-17页
     ·被试第13页
     ·测量工具第13-14页
     ·施测第14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14页
     ·人际关系距阵第14页
     ·人际关系靶形图第14-16页
     ·结果分析第16-17页
   ·问卷法第17-25页
     ·被试第17页
     ·调查问卷第17-18页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第18-20页
     ·施测过程第20-21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第21-24页
     ·结果分析第24-25页
   ·访谈法第25-31页
     ·访谈对象第25-26页
     ·访谈提纲第26页
     ·访谈资料归类整理第26-30页
     ·访谈资料的内容分析第30-31页
5 非正式群体及成因分析第31-41页
   ·高中生生理心理特点第31-32页
     ·高中生生理特点第31页
     ·高中生心理特点第31-32页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第32-34页
     ·凝聚力强第32-33页
     ·规模少但结构稳定第33页
     ·群体规范约束力强第33页
     ·信息沟通灵第33页
     ·认识和行为的一致第33页
     ·有非正式领导人物第33-34页
   ·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第34-36页
     ·求知型群体第34页
     ·交友型群体第34页
     ·娱乐型群体第34-35页
     ·公益型第35页
     ·异性群体第35页
     ·邻近型群体第35-36页
     ·越轨型群体第36页
   ·非正式群体的倾向性第36-37页
     ·积极型第36页
     ·中间型第36页
     ·消极型第36-37页
   ·非正式群体的功能第37-39页
     ·正向功能第37-38页
     ·负向功能第38-39页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第39-41页
     ·志趣相投第39页
     ·情感相容第39-40页
     ·需求互补第40页
     ·同“病”相怜第40页
     ·权威认同第40页
     ·时空接近第40页
     ·应试教育的误导及弊端第40-41页
     ·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第41页
6 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对策第41-46页
   ·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第41-42页
   ·区别对待非正式群体第42-44页
     ·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第42页
     ·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第42页
     ·后进型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第42-44页
   ·强化正式群体的内聚力第44-45页
   ·注意对核心人物的引导第45页
   ·注意非正式群体的目标整合第45-4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46-48页
   ·结论第46页
   ·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律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