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0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背景 | 第12-14页 |
·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范围界定 | 第14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创新与建筑创新研究理论成果 | 第14-16页 |
·建筑师事务所研究的理论成果 | 第16-17页 |
·公共建筑设计组织的理论成果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观察体验 | 第17-18页 |
·问卷调查 | 第18页 |
·专家咨询 | 第18-19页 |
·其它方法 | 第19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当代建筑师事务所发展分析 | 第20-30页 |
·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0-21页 |
·市场经济引导 | 第20页 |
·国外有很成熟的操作模式 | 第20-21页 |
·海归派思想的传播 | 第21页 |
·新兴建筑师事务所类型分析 | 第21-23页 |
·商业性建筑师事务所与建筑家工作室 | 第21-22页 |
·建筑师事务所组织结构分类 | 第22-23页 |
·专业化类型分析 | 第23-24页 |
·建筑类型专业化 | 第24页 |
·工种专业化 | 第24页 |
·流程的专业化 | 第24页 |
·新兴建筑师事务所特点 | 第24-29页 |
·组织紧凑、服务优质 | 第25页 |
·人才战略、品牌战略 | 第25-26页 |
·合作竞争、优势互补 | 第26页 |
·创新成果丰富(奖项、项目,表格形式分类)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分析 | 第30-37页 |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概念 | 第30-31页 |
·公共建筑设计创新概念 | 第30页 |
·对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的认识与界定 | 第30-31页 |
·公共建筑设计组织构成 | 第31-33页 |
·设计主体、设计环境以及设计对象之间的关系 | 第31页 |
·设计流程方法 | 第31-32页 |
·组织结构类型 | 第32-33页 |
·公共建筑创新设计分析 | 第33-36页 |
·空间形态创新 | 第34-35页 |
·视觉形态创新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公共建筑设计组织创新分析 | 第37-47页 |
·设计组织创新分析 | 第37-42页 |
·外部环境引发组织变革 | 第37-39页 |
·项目管理与操作的组织分析 | 第39-42页 |
·创新生成机制 | 第42-46页 |
·设计团队构成 | 第42-43页 |
·工作环境 | 第43-45页 |
·设计过程组织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公共建筑设计组织模式分析 | 第47-60页 |
·事务所创新生成分析 | 第47-57页 |
·注重社会责任感 | 第47-48页 |
·发扬创新精神 | 第48页 |
·塑造人性化办公环境 | 第48-49页 |
·设计服务模式化 | 第49-51页 |
·组织结构模式化 | 第51-52页 |
·项目操作程序化 | 第52-57页 |
·特色中心 | 第57页 |
·建筑师创新生成分析 | 第57-59页 |
·建筑师技能的要求 | 第57-58页 |
·建筑师素质的要求 | 第58-5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公共建筑设计组织创新案例分析 | 第60-82页 |
·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组织案例分析 | 第60-76页 |
·综合建筑师事务所 | 第60-65页 |
·专业建筑师事务所 | 第65-70页 |
·工作室建筑师事务所 | 第70-71页 |
·总承包型建筑师事务所 | 第71-76页 |
·建筑师事务所公共建筑案例分析 | 第76-79页 |
·简洁模式化操作程序 | 第76-77页 |
·超前思维设计 | 第77页 |
·“why+how”思维方式 | 第77-78页 |
·协同共进设计 | 第78-79页 |
·当前事务所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分析 | 第79-81页 |
·组织机构的创新——以降低成本,为设计的调整创造组织平台 | 第79页 |
·设计的精专化——提高设计的核心竞争力 | 第79-80页 |
·业务领域的拓展——以设计为支点和核心的空间环境设计解决方案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