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7页 |
| ·引言 | 第7页 |
| ·木材防腐剂 | 第7-9页 |
| ·木材防腐后处理工艺 | 第9-12页 |
| ·窑干后处理方法 | 第9页 |
| ·蒸汽后处理方法 | 第9-10页 |
| ·加热液体后处理方法 | 第10-11页 |
| ·电磁加热后处理方法 | 第11-12页 |
| ·木材防腐剂成分固着的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 ·树种 | 第12页 |
| ·固着温度 | 第12-13页 |
| ·相对湿度 | 第13页 |
| ·含水率 | 第13页 |
| ·防腐剂浓度 | 第13-14页 |
| ·pH值 | 第14页 |
| ·铜胺(氨)防腐剂与木材成分间的相互反应 | 第14-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 | 第16-17页 |
| 2 X射线光谱分析与原子吸收分析测定铜成分比较 | 第17-23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仪器设备 | 第18页 |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9-21页 |
| ·精确度分析 | 第19-20页 |
| ·准确度分析 | 第20-21页 |
| ·小节 | 第21-23页 |
| 3 杉木及樟子松化学成分分析 | 第23-31页 |
| ·前言 | 第23-2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 ·试验设备 | 第24页 |
| ·抽提物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第25-27页 |
| ·综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4 ACQ-D杉木及樟子松处理材中铜的流失性分析 | 第31-43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 ·ACQ-D浸注处理 | 第32页 |
| ·防腐剂的配制 | 第32页 |
| ·ACQ-D满细胞法处理 | 第32页 |
| ·ACQ-D处理材的后处理 | 第32-34页 |
| ·流失试验 | 第34-35页 |
| ·较大规格处理材中试件的选取 | 第34页 |
| ·流失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 ·试件中铜的流失率分析 | 第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2页 |
| ·ACQ-D处理材中的保持量分析 | 第35-38页 |
| ·较小规格的ACQ-D处理材中的保持量 | 第35-36页 |
| ·较大规格的ACQ-D处理材中的保持量 | 第36-37页 |
| ·不同树种、不同规格的试件中的ACQ-D保持量比较 | 第37-38页 |
| ·树种及试材规格对ACQ-D处理材中铜流失的影响 | 第38-42页 |
| ·直接进行流失试验的ACQ-D处理材 | 第38-39页 |
| ·高温高湿后处理 | 第39-40页 |
| ·高温干燥后处理 | 第40-41页 |
| ·热水后处理 | 第41-42页 |
| ·小节 | 第42-43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个人简介 | 第49-51页 |
| 导师简介 | 第51-53页 |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