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矿资源评估与可供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外铁矿资源勘查现状 | 第11-14页 |
·我国铁矿资源勘查现状 | 第14-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我国主要铁矿矿床类型及找矿前景 | 第17-38页 |
·我国主要铁矿资源分布 | 第17-18页 |
·我国主要铁矿矿床类型 | 第18-30页 |
·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 第19-21页 |
·岩浆晚期型铁矿床 | 第21-22页 |
·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铁矿床 | 第22-24页 |
·沉积型铁矿床 | 第24-27页 |
·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 | 第27-28页 |
·风化淋滤型铁矿床 | 第28-29页 |
·其它重要类型铁矿床 | 第29-30页 |
·铁矿地质成矿理论认识 | 第30-33页 |
·向斜控矿理论认识 | 第30页 |
·多层控矿理论认识 | 第30-31页 |
·玢岩铁矿成矿理论认识 | 第31-32页 |
·富铁矿形成理论认识 | 第32-33页 |
·我国铁矿找矿潜力与远景分析 | 第33-38页 |
·从矿床类型评价我国铁矿找矿潜力与远景 | 第33-34页 |
·从地质勘查程度分析铁矿找矿潜力与远景 | 第34-35页 |
·从控矿构造分析铁矿找矿潜力与远景 | 第35-36页 |
·从铁矿石开采与利用情况分析铁矿资源潜力 | 第36-38页 |
3 我国铁矿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 第38-46页 |
·我国铁矿资源储量概况 | 第38-39页 |
·我国铁矿资源特点 | 第39-41页 |
·成因类型多,矿石类型复杂 | 第39页 |
·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 | 第39-40页 |
·矿石品位普遍较低 | 第40页 |
·共(伴)生有益组分多 | 第40-41页 |
·我国铁矿主要地质工作与投入产出分析 | 第41-42页 |
·我国铁矿资源供需特点 | 第42-43页 |
·国内铁矿石需求量大,自给率过低 | 第42-43页 |
·国际铁矿石进口价不断攀升 | 第43页 |
·我国铁矿资源现存问题 | 第43-46页 |
·矿石品位偏低,共(伴)生组分利用率低 | 第44页 |
·尾矿的综合利用程度低 | 第44页 |
·交通运输问题有待解决 | 第44-45页 |
·技术装备水平低 | 第45页 |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 第45-46页 |
4 湖南祁东老龙塘铁矿资源评估与矿山可供性评价 | 第46-55页 |
·矿区自然概况 | 第46页 |
·矿区位置及交通 | 第46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46页 |
·矿床基础地质概况 | 第46-48页 |
·地层 | 第47页 |
·矿区构造 | 第47-48页 |
·岩浆岩 | 第48页 |
·矿石矿物特征 | 第48-50页 |
·磁铁矿型矿石 | 第49页 |
·赤铁矿型矿石 | 第49页 |
·金属硫化物及脉石矿物 | 第49-50页 |
·铁矿资源勘查成果及可供性评价 | 第50-53页 |
·以往地质工作 | 第50-51页 |
·铁矿资源储量评估 | 第51-52页 |
·资源潜力分析 | 第52-53页 |
·老龙塘矿山可供性评价 | 第53页 |
·矿区环境保护问题 | 第53-55页 |
·尾矿的处理问题 | 第53页 |
·矿山粉尘 | 第53-54页 |
·废水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5-59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我国国内铁矿石自给率 | 第55页 |
·我国最有潜力的铁矿床类型 | 第55-56页 |
·建议 | 第56-59页 |
·加强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提高国内铁矿石供给水平 | 第56页 |
·提高采选技术水平,实现铁矿资源综合利用 | 第56-57页 |
·建立海外铁矿石供应基地 | 第57页 |
·加大尾矿资源的回收利用 | 第57页 |
·提高海运及接卸能力 | 第57页 |
·规范进口行为,组织采购联盟 | 第57-58页 |
·规范矿山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