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沈从文生命伦理思想生成的历史背景 | 第12-19页 |
第一节 个人经历的影响 | 第12-14页 |
一、 童年经验 | 第12-13页 |
二、 从军经历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影响 | 第14-19页 |
一、 楚巫文化的本土滋养 | 第14-15页 |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 第15-17页 |
三、 西方非理性文化的浸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沈从文生命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及价值取向 | 第19-31页 |
第一节 沈从文生命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19-25页 |
一、 生命的珍贵 | 第20-21页 |
二、 生命的平等 | 第21-22页 |
三、 生命的尊严 | 第22-23页 |
四、 生命的和谐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生命之爱——沈从文生命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 | 第25-31页 |
一、 “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的个体之爱 | 第25-27页 |
二、 “对农人和兵士的温爱”的群体之爱 | 第27-28页 |
三、 “对全人类幸福的幻想”的人类之爱 | 第28页 |
四、 “追求人与自然契合”的自然之爱: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沈从文生命伦理思想的“边缘化”命运及当代启示 | 第31-41页 |
第一节 沈从文生命伦理思想的“边缘化”命运 | 第31-34页 |
一、 战争年代的主流文化 | 第31-32页 |
二、 反对战争、关怀生命的亚文化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沈从文生命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34-41页 |
一、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倡导多样文化的互补 | 第34-37页 |
二、 以人为本、建设“人与自然契合”的生态文明 | 第37-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