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地区的防灾减灾--人类学语境中的凉山彝族灾害文化和当代实践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前言 | 第8-10页 |
| 绪论 | 第10-35页 |
| 一、我国西部民族地区自然灾害形势 | 第10-14页 |
| 二、国内外防灾减灾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9页 |
| 三、本文的内容及结构 | 第29-35页 |
| 第一章 凉山彝区的生境和灾害形势 | 第35-49页 |
| ·凉山彝区的生境 | 第35-40页 |
| ·主要灾害类型及特点 | 第40-46页 |
| ·凉山彝区防灾减灾研究的意义 | 第46-49页 |
| 第二章 减防灾视野中的诺苏传统文化 | 第49-77页 |
| ·信仰中的祈福、禳灾与避祸 | 第49-61页 |
| ·语言文字中的灾害表述 | 第61-71页 |
| ·日常生活中的禳灾与减灾举措 | 第71-77页 |
| 第三章 诺苏灾害文化的内涵 | 第77-92页 |
| ·诺苏的伦理观 | 第77-82页 |
| ·对灾害发生的认知 | 第82-85页 |
|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防灾减灾举措 | 第85-89页 |
| ·诺苏灾害文化论 | 第89-92页 |
| 第四章 凉山彝区当代防灾减灾实践 | 第92-110页 |
| ·凉山彝区防灾减灾工作现状——以凉山州为例 | 第92-97页 |
| ·一个诺苏村寨的“参与式社区灾害管理” | 第97-110页 |
| 第五章 失范与诺苏灾害文化的变迁 | 第110-127页 |
| ·生境的进一步恶化 | 第110-114页 |
| ·文化与秩序的双重“失范” | 第114-117页 |
| ·当代防灾减灾实践的反思 | 第117-123页 |
| ·“主体”的抉择 | 第123-127页 |
| 第六章 民族地区防灾减灾对策建议 | 第127-137页 |
| ·民族地区防灾减灾要义 | 第127-129页 |
| ·民族地区本土化防灾减灾对策 | 第129-137页 |
| 结论 | 第137-139页 |
| 附录 | 第139-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3-149页 |
| 致谢 | 第149-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