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 ·TCP协议建模的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 ·建模方式划分 | 第14-20页 |
| ·TCP传输的数据是否有限 | 第20-21页 |
| ·TCP协议的不同版本的建模 | 第2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 | 第21-23页 |
| ·本文的组织 | 第23-24页 |
| 第2章 TCP协议概述 | 第24-40页 |
| ·TCP原理 | 第24-31页 |
| ·TCP包头部格式 | 第25-26页 |
| ·TCP流量控制 | 第26-28页 |
| ·TCP拥塞控制 | 第28-31页 |
| ·TCP Sack协议 | 第31-35页 |
| ·Sack选项 | 第31-32页 |
| ·接收方产生Sack选项的行为 | 第32-33页 |
| ·发送方接收Sack选项的行为 | 第33页 |
| ·TCP版本之间的性能比较 | 第33-35页 |
| ·TCP稳态速率模型 | 第35-38页 |
| ·前提和假设 | 第36页 |
| ·拥塞避免阶段下的建模 | 第36-37页 |
| ·拥塞避免和超时阶段下的建模 | 第37页 |
| ·拥塞窗口受限情况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第3章 TCP Sack协议在丢包网络环境下的建模研究 | 第40-64页 |
| ·前言 | 第40-42页 |
| ·TCP Sack稳态速率模型 | 第42-56页 |
| ·TST模型的假设 | 第43-44页 |
| ·TDP阶段的分析 | 第44-49页 |
| ·超时情况的考虑 | 第49-52页 |
| ·慢启动阶段时建模 | 第52-54页 |
| ·拥塞窗口受限时的TST模型 | 第54-56页 |
| ·TST模型检验 | 第56-62页 |
| ·仿真环境及参数设置 | 第56-57页 |
| ·最大拥塞窗口均值的比较 | 第57-58页 |
| ·TCP Sack平均发包速率的模拟 | 第58-60页 |
| ·拥塞窗口受限时的TCP Sack平均发包速率的模拟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4章 TCP在延迟丢包网络中的性能建模研究 | 第64-90页 |
| ·前言 | 第64-66页 |
| ·相关知识 | 第66-67页 |
| ·TCP数据包流为正序的充要条件 | 第67-68页 |
| ·数据包流的正序概率的分析 | 第68-76页 |
| ·中间变量T(i) | 第69-71页 |
| ·正序概率P(i) | 第71-72页 |
| ·延迟丢包均发生时的情况 | 第72-75页 |
| ·其他延迟长度的扩展 | 第75-76页 |
| ·TCP性能模型 | 第76-79页 |
| ·拥塞窗口不受限制的情况 | 第76-78页 |
| ·拥塞窗口受限制的情况 | 第78-79页 |
| ·模拟实验 | 第79-88页 |
| ·数据包流的正序概率的模拟 | 第80-82页 |
| ·最大拥塞窗口均值的模拟 | 第82-84页 |
| ·TCP平均发包速率的模拟 | 第84-86页 |
| ·拥塞窗口受限时的情况 | 第86-88页 |
| ·结束语 | 第88-90页 |
| 第5章 TCP协议在双向丢包网络下的性能建模研究 | 第90-106页 |
| ·前言 | 第90-92页 |
| ·TCP滑动窗口再讨论 | 第92-93页 |
| ·TBT模型 | 第93-100页 |
| ·基本假设 | 第93-94页 |
| ·单个数据包丢失在双向丢包网络下导致快速重传的概率 | 第94-96页 |
| ·任意长度数据包流发生快速重传的概率 | 第96-99页 |
| ·TCP性能模型 | 第99-100页 |
| ·模拟实验 | 第100-104页 |
| ·中间变量和参数的关系 | 第101-102页 |
| ·最大拥塞窗口大小的预测实验 | 第102-103页 |
| ·TCP平均发包速率的预测实验 | 第103-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第6章 总结 | 第106-11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 | 第106-107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07-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