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民食安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选题意义与论题说明 | 第10-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论题说明 | 第12-13页 |
·研究现状与文献基础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文献基础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 第16-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框架结构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康雍乾以前的民食安全回顾 | 第20-36页 |
·夏商及其前 | 第20-22页 |
·两周时期 | 第22-25页 |
·强调民食的重要 | 第22页 |
·重视农业生产 | 第22-23页 |
·注意积贮备荒 | 第23-24页 |
·关注灾后赈济 | 第24-25页 |
·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25-29页 |
·粮食亩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进一步提高 | 第25-28页 |
·仓储制度初步发展 | 第28页 |
·抑制消费,节约粮食 | 第28-29页 |
·隋至两宋时期 | 第29-32页 |
·人均粮食处于历史最高峰 | 第29-31页 |
·仓储体系趋于完备 | 第31-32页 |
·元明时期 | 第32-36页 |
·元明时的农业生产 | 第32-33页 |
·元明时的荒政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康雍乾时期影响民食安全的因素 | 第36-54页 |
·自然因素 | 第36-41页 |
·中国所处的宏观地理环境 | 第36-37页 |
·康雍乾时期特有的地理环境对民食的影响 | 第37-41页 |
·社会因素 | 第41-54页 |
·人均耕地面积缩小 | 第41-43页 |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 第43-45页 |
·非生产性消费的激增 | 第45-47页 |
·粮食分配的阶层差距扩大 | 第47-51页 |
·吏治腐败加剧民食安全保障难度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康雍乾时期保障民食安全的思想 | 第54-69页 |
·一以贯之的重农富民追求 | 第54-57页 |
·崇尚节用积贮的俭约取向 | 第57-63页 |
·节用俭约的思想源流 | 第57-58页 |
·节用俭约思想的发展 | 第58-60页 |
·节用俭约思想发展的现实基础 | 第60-63页 |
·重视粮食的流通 | 第63-69页 |
·清代以前的粮食贸易 | 第64-66页 |
·康雍乾时期对粮食贸易的重视 | 第66-69页 |
第五章 康雍乾时期保障民食安全的政策与措施(上) | 第69-91页 |
·民食生产政策与措施 | 第69-85页 |
·强调重农务本 | 第69-71页 |
·推广有利于民食生产的政策措施 | 第71-85页 |
·民食节约措施 | 第85-91页 |
·节用裕民 | 第85-89页 |
·推行禁酒政策 | 第89-91页 |
第六章 康雍乾时期的民食安全政策与措施(下) | 第91-118页 |
·民食仓储政策与措施 | 第91-101页 |
·官方储备系统 | 第91-97页 |
·民间储备系统 | 第97-101页 |
·民食赈济政策与措施 | 第101-111页 |
·赈济的种类 | 第102-104页 |
·赈济钱粮的来源和调配 | 第104-105页 |
·赈济粮的发放 | 第105-110页 |
·特殊人群的赈济 | 第110-111页 |
·粮食流通政策与措施 | 第111-118页 |
·国内流通 | 第112-114页 |
·国际流通 | 第114-118页 |
第七章 康雍乾时期民食安全政策与措施评析 | 第118-141页 |
·康雍乾时期的赈济标准与民食安全 | 第118-124页 |
·中国古代的民食安全定义 | 第118页 |
·中国古代人的粮食需求标准 | 第118-122页 |
·康雍乾时期的赈济标准及其评估 | 第122-124页 |
·浅析康雍乾时期的赋税蠲免 | 第124-131页 |
·康雍乾时期的赋税蠲免情况 | 第124-126页 |
·康雍乾时期赋税蠲免的背景 | 第126-128页 |
·赋税蠲免措施评析 | 第128-131页 |
·康雍乾时期的禁酒政策评析 | 第131-137页 |
·康雍乾时期的酒禁政策及其结果 | 第132-133页 |
·康雍乾时期酒禁政策不能大力推行的原因 | 第133-137页 |
·康雍乾时期粮食储备规模与民食安全 | 第137-141页 |
·国际仓储标准与中国的特殊情况 | 第138-139页 |
·康雍乾时期仓储规模及其评价 | 第139-141页 |
余绪 | 第141-144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2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