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光滑球拟酵母中ATP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机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概述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8页
     ·胞内微环境对微生物细胞生长和产物积累的重要作用第12-14页
     ·胞内ATP 供给水平的调控策略第14-16页
     ·基于ATP 水平调控的发酵过程优化第16-18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1页
     ·调控胞内ATP 供给优化发酵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第18-20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光滑球拟酵母基因操作系统的构建第21-31页
   ·前言第21-22页
   ·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菌株和质粒第22页
     ·培养基及相关溶液第22-23页
     ·试剂、酶、引物、Marker 及相关试剂盒第23页
     ·分子生物学操作第23-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0页
     ·G418 抗性试验第26页
     ·敲除框的构建第26-27页
     ·缺陷型突变株的富集与筛选第27-28页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验证第28-29页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可诱导表达第29-30页
     ·质粒稳定性第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线粒体基因敲除过程中的单细胞线粒体基因组多态性第31-47页
   ·前言第31-33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菌株和质粒第33页
     ·培养基和相关溶液第33页
     ·分子生物学操作第33-34页
     ·分析方法第34-36页
   ·结果第36-43页
     ·线粒体转化第36-37页
     ·mtDNA 转化子在YPG 平板上生长第37-38页
     ·mtDNA 转化子选择性丢失mtDNA(Δatp6::ARG8~m)第38页
     ·mtDNA 异质性的存在第38-40页
     ·寡霉素和厌氧培养降低mtDNA(Δatp6::ARG8~m)的丢失率第40-41页
     ·厌氧培养对线粒体和mtDNA 拷贝数的影响第41-42页
     ·厌氧培养降低ATP6/ARG8~m 比例第42页
     ·mtDNA(ATP6)的消除第42-43页
   ·讨论第43-46页
     ·真核细胞中的SCMGP 现象第43-44页
     ·以T. glabrata mtDNA 转化子作为模型研究SCMGP 现象第44-45页
     ·mtDNA 不稳定性在SCMGP 现象中的作用第45页
     ·mtDNA 的选择性丢失第45页
     ·厌氧状态下的线粒体融合/分裂过程促进mtDNA 同质体的筛选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膜间腔中质子的过量积累导致ATP6 缺失菌株MTDNA 不稳定第47-61页
   ·前言第47-48页
   ·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菌株和质粒第48页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48-49页
     ·NADH 氧化酶和交替氧化酶的表达第49-50页
     ·分析方法第50-51页
   ·结果第51-56页
     ·NADH 氧化途径对ATP6 敲除菌株中mtDNA 稳定性的影响第51-52页
     ·T. glabrata 及其突变株的胞内ATP 浓度第52页
     ·T. glabrata 及其突变株的胞内ROS 浓度第52-53页
     ·MIMS 中H+的过量积累第53-54页
     ·ATP6 缺失菌株中ΔΨm 的不均一性第54-56页
     ·乌头酸酶的转录与定位分析第56页
   ·讨论第56-60页
     ·nDNA 编码的基因未受影响第56-57页
     ·ARG8~m 置换ATP6 的过程中并未引起GC 簇和重复序列的变化第57页
     ·胞内ATP 浓度不是导致mtDNA 不稳定性的主导因素第57页
     ·ROS 生成量增加是导致ATP6 缺失菌株中mtDNA 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第57-58页
     ·MIMS 中的低pH 影响线粒体基质蛋白的定位第58-59页
     ·MIMS 中的低pH 增加ROS 的生成第59页
     ·NADH 氧化途径对中膜间腔中质子积累过程的影响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ATP 合成酶亚基缺失对光滑球拟酵母中心代谢途径的影响第61-73页
   ·前言第61-62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菌株第62页
     ·培养基第62页
     ·培养方法第62-63页
     ·分析方法第63页
   ·结果第63-69页
     ·ATP 合成酶基因敲除及noxE 的表达对发酵特性的影响第63-64页
     ·代谢网络分析第64-65页
     ·ATP 合成酶基因敲除及noxE 的表达对胞内ATP 水平的影响第65-66页
     ·ATP 合成酶基因敲除及noxE 的表达对低pH 和渗透压耐受性的影响第66-67页
     ·中心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转录分析第67-68页
     ·中心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分析第68-69页
   ·讨论第69-72页
     ·ATP 水平、胞内微环境与细胞生长和碳中心代谢的关系第69-70页
     ·ATP 合成酶亚基缺失后的NAD~+再生方式对中心代谢途径的影响第70页
     ·EMP 和TCA 中关键酶基因表达及活性水平对中心代谢途径的影响第70-71页
     ·线粒体区隔对于中心代谢途径的保护作用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依赖ATP 的PH 平衡过程在细胞抵御酸胁迫中的作用第73-83页
   ·前言第73-74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5页
     ·菌株第74页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第74页
     ·分析方法第74-75页
   ·结果第75-79页
     ·柠檬酸促进低pH 值条件下T. glabrata 的生长第75-76页
     ·胞外pH 值对胞内ATP 浓度的影响第76页
     ·柠檬酸添加促进能量代谢第76-78页
     ·提高ATP 浓度促进pH 梯度的维持过程第78-79页
     ·pH 值对糖酵解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79页
     ·pH 梯度与胞内ATP 浓度的关系第79页
   ·讨论第79-82页
     ·细胞抵御酸胁迫的主要机制第80-81页
     ·柠檬酸在增强ATP 合成中的作用第81页
     ·pH 平衡过程在丙酮酸积累过程中的作用第81-82页
     ·提高耐受酸胁迫能力的重要意义第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4页
论文创新点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107页
附录I: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7-108页
附录II:定量PCR 相关引物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TME治疗Ⅱ/Ⅲ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早期乳腺癌SLNB替代ALND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