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涉农经济组织视角的农户融资生态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农村金融的国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5-18页 |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的国内研究动态评述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的构成分析 | 第20-28页 |
·生态系统概述 | 第20-22页 |
·生态系统的内涵 | 第20页 |
·生态系统的构成 | 第20-21页 |
·生态系统中的关系 | 第21-22页 |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概述 | 第22-25页 |
·融资的内涵 | 第22页 |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的内涵 | 第22-24页 |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的构成 | 第24页 |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资金供求关系分析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主体分析 | 第28-35页 |
·农村金融机构概述 | 第28-29页 |
·农村金融的涵义 | 第28页 |
·农村金融机构的界定 | 第28-29页 |
·独立农户融资概述 | 第29-32页 |
·农户的界定 | 第29页 |
·农户资金需求的规模与结构 | 第29-30页 |
·独立农户的融资渠道 | 第30-32页 |
·信息不对称与涉农经济组织融资主体 | 第32-34页 |
·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农村金融机构的逆向选择问题 | 第33页 |
·农户的道德风险问题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环境分析 | 第35-40页 |
·农户融资环境概述 | 第35页 |
·参与涉农经济组织农户的融资渠道 | 第35-38页 |
·涉农经济组织的内涵 | 第35-36页 |
·从正规金融渠道取得农户联户担保借款 | 第36页 |
·从非正规金融渠道取得借贷资金 | 第36-38页 |
·涉农经济组织对独立农户融资缺陷的弥补 | 第38-39页 |
·对逆向选择问题的弥补 | 第38-39页 |
·对道德风险问题的弥补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基于涉农经济组织视角的农户融资风险评估 | 第40-50页 |
·调查内容和数据的说明 | 第40-41页 |
·主成分分析法及其运用 | 第41-45页 |
·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 第41-42页 |
·提取影响农户融资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 | 第42-45页 |
·突变模型及其运用 | 第45-48页 |
·尖点突变模型 | 第45-47页 |
·燕尾型突变模型 | 第47页 |
·蝴蝶型突变模型 | 第47页 |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突变模型的构建 | 第47-48页 |
·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评估流程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农户融资生态系统优化 | 第50-60页 |
·构建可提升农户信用的交易关联机制 | 第50-51页 |
·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监督能力 | 第51-56页 |
·理论分析 | 第51-53页 |
·建立涉农经济组织信用档案 | 第53-55页 |
·完善村镇基础金融服务 | 第55-56页 |
·优化农户融资环境 | 第56-59页 |
·增加政府扶持 | 第56页 |
·完善法律约束 | 第56页 |
·创新担保模式 | 第56-58页 |
·改进农业保险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总结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