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葛组织培养及其铜、铅、镉含量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15页 |
·立题依据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4-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粉葛现代研究概况 | 第15-28页 |
·粉葛概况 | 第15-20页 |
·国内外葛根的历史 | 第15-16页 |
·粉葛名称的演变 | 第16页 |
·粉葛与野葛的区别 | 第16-17页 |
·粉葛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药理作用 | 第18-19页 |
·粉葛繁育与种植 | 第19-20页 |
·粉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 第20-23页 |
·临床应用 | 第20-21页 |
·食品、保健品开发与应用 | 第21-22页 |
·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2-23页 |
·粉葛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 第23-25页 |
·粉葛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 第23页 |
·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粉葛重金属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粉葛重金属含量研究 | 第25-26页 |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 第26页 |
·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 | 第26-28页 |
第3章 粉葛组织培养研究 | 第28-37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8-29页 |
·无菌体系建立 | 第29-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外植体消毒及接种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丛生芽增殖培养 | 第30-32页 |
·丛生芽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愈伤组织培养 | 第32-34页 |
·愈伤组织培养基筛选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丛生芽生根培养 | 第34-36页 |
·生根培养基筛选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粉葛试管苗移栽 | 第36-3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6-37页 |
第4章 粉葛人工种子初步研究 | 第37-41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37-38页 |
·海藻酸钠浓度对粉葛人工种子的影响 | 第38-3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8-39页 |
·不同人工胚乳对粉葛人工种子生长的影响 | 第39-40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39页 |
·结论与分析 | 第39-40页 |
·不同培养方式对粉葛人工种子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1页 |
第5章 粉葛中重金属铜、铅、镉含量研究 | 第41-48页 |
·样品、仪器及试剂 | 第41页 |
·供试液制备 | 第41页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41-42页 |
·铜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铅和镉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2页 |
·仪器工作条件 | 第42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42-44页 |
·铜元素标准曲线绘制 | 第42-43页 |
·镉、铅元素标准曲线绘制 | 第43-44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4-46页 |
·检出限 | 第44-45页 |
·精密度考察 | 第45页 |
·重复性考察 | 第45页 |
·供试液稳定性考察 | 第45页 |
·加标回收率 | 第45-46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