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无线网络中基于跨层优化的资源分配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无线网络框架 | 第16-20页 |
| ·认知无线电网络 | 第16-17页 |
|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 | 第17-19页 |
| ·WiMAX/IEEE 802.16网络 | 第19-20页 |
| ·无线网络中的跨层设计 | 第20-25页 |
| ·跨层设计的意义 | 第20-24页 |
| ·跨层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无线资源分配的跨层联合优化系统框架 | 第27-39页 |
| ·有效容量与跨层模型 | 第27-32页 |
| ·有效容量 | 第28-31页 |
| ·基于有效容量的跨层模型 | 第31-32页 |
| ·优化理论 | 第32-36页 |
| ·凸集与凸函数 | 第32-34页 |
| ·凸优化问题 | 第34-35页 |
| ·拉格朗日对偶理论 | 第35-36页 |
| ·跨层联合优化系统框架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单用户系统中的跨层资源分配 | 第39-64页 |
| ·传统蜂窝网络中的跨层资源分配 | 第40-49页 |
| ·系统模型 | 第40-41页 |
| ·连续星座MQAM机制 | 第41-44页 |
| ·离散星座MQAM机制 | 第44-45页 |
| ·数值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跨层资源分配 | 第49-62页 |
| ·系统模型 | 第49-50页 |
| ·保证时延QoS的最大有效容量 | 第50-57页 |
| ·保证时延QoS的最小干扰功率 | 第57-59页 |
| ·数值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的跨层资源分配 | 第64-85页 |
| ·系统模型 | 第64-66页 |
| ·最小化平均功率的跨层资源分配 | 第66-71页 |
| ·最优资源分配算法 | 第67-69页 |
| ·给定信道状态时的最优速率和时隙资源分配 | 第69-71页 |
| ·最大化有效容量的跨层资源分配 | 第71-77页 |
| ·最优资源分配算法 | 第72-74页 |
| ·给定信道状态时的最优功率和时隙分配策略 | 第74-77页 |
| ·数值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77-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五章 WiMAX网络中的跨层资源分配 | 第85-102页 |
| ·WiMAX网络系统模型 | 第85-88页 |
| ·IEEE 802.16e标准 | 第85-86页 |
| ·系统模型 | 第86-88页 |
| ·问题规划 | 第88-90页 |
| ·保证时延QoS要求的资源分配策略 | 第90-97页 |
| ·最优的比特和功率分配策略 | 第90-94页 |
| ·子载波分配策略 | 第94-96页 |
| ·子载波分配迭代算法 | 第96-97页 |
| ·数值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97-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 ·总结 | 第102-103页 |
| ·展望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5页 |
| 致谢 | 第115-11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6-117页 |
| 附录 | 第117-130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