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口贸易情形下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选择及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0页 |
五、预期目标 | 第10页 |
第一章 转口贸易及信用证概述 | 第10-17页 |
第一节 转口贸易的概述 | 第10-12页 |
一、转口贸易的含义及特点 | 第10-11页 |
二、转口贸易中的中间商角色及其特殊性 | 第11-12页 |
三、适用于中间商的信用证结算方式 | 第12页 |
第二节 信用证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7页 |
一、信用证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二、信用证的特点 | 第13页 |
三、信用证的原则 | 第13-15页 |
四、信用证的类型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背对背信用证的选择及运用 | 第17-22页 |
第一节 背对背信用证的特点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背对背信用证的流程 | 第18-19页 |
第三节 背对背信用证的作用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当事人权利义务及法律关系 | 第20-22页 |
一、母证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的法律关系 | 第20-21页 |
二、子证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的法律关系 | 第21页 |
三、母证开证行和子证开证行的法律关系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可转让信用证的选择及运用 | 第22-25页 |
第一节 可转让信用证的特点 | 第22页 |
第二节 可转让信用证的流程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可转让信用证的作用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当事人权利义务及法律关系 | 第24-25页 |
一、第一受益人与转让行的法律关系 | 第24-25页 |
二、第二受益人与转让行的法律关系 | 第25页 |
第四章 转口贸易情形下信用证结算方式选择及策略 | 第25-35页 |
第一节 两种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比较 | 第26-31页 |
一、两种方式的区别 | 第26-28页 |
二、两种方式存在的可能风险 | 第28-31页 |
第二节 如何在两种方式中进行选择 | 第31-33页 |
第三节 两种选择方式的风险防范及应对 | 第33-35页 |
一、背对背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防范及应对 | 第33页 |
二、可转让信用证结算方式的风险防范及应对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3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