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剪力墙结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不同连梁形式的剪力墙研究 | 第9-10页 |
| ·不同墙肢形式的剪力墙研究 | 第10-12页 |
| ·剪力墙模型研究简述 | 第12-15页 |
| ·宏观模型 | 第12-13页 |
| ·微观模型 | 第13-15页 |
| ·带钢连梁混合双肢剪力墙结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带钢连梁混合双肢剪力墙结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模型建立 | 第18-45页 |
| ·模型背景 | 第18-21页 |
| ·试体设计几何尺寸 | 第18-19页 |
| ·试验所得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 | 第19-21页 |
|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21-22页 |
| ·ANSYS软件 | 第21页 |
| ·ANSYS结构分析功能介绍 | 第21-22页 |
| ·ANSY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2-41页 |
| ·单元选取 | 第22-23页 |
| ·本构关系 | 第23-31页 |
| ·混凝土破坏准则 | 第31-35页 |
| ·模型建立 | 第35-38页 |
| ·边界条件及加载 | 第38页 |
| ·非线性问题的求解 | 第38-39页 |
| ·收敛准则 | 第39-40页 |
| ·裂缝的处理方式 | 第40-41页 |
| ·对比分析及模型验证 | 第41-44页 |
|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 第41-42页 |
| ·侧移曲线对比分析 | 第42-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三章 带钢连梁混合双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非线性分析 | 第45-66页 |
| ·加载过程结构反应及分析 | 第45-55页 |
| ·应力分析 | 第45-49页 |
| ·应变分析 | 第49-50页 |
| ·裂缝分析 | 第50-53页 |
| ·延性分析 | 第53-55页 |
| ·带钢连梁混合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参数分析 | 第55-64页 |
| ·不同轴压比的模型分析 | 第55-58页 |
| ·不同配筋率的模型分析 | 第58-60页 |
| ·不同洞口大小的模型分析 | 第60-63页 |
| ·不同楼层数的模型分析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四章 不同连梁双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非线性比较分析 | 第66-75页 |
| ·三种不同形式连梁剪力墙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 ·裂缝比较分析 | 第67-68页 |
| ·荷载-位移曲线和水平侧移曲线 | 第68-70页 |
| ·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比较 | 第70-71页 |
| ·刚度退化分析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 ·研究结论 | 第75-77页 |
| ·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