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农杆菌介导的瑞氏木霉T-DNA插入突变及生长代谢突变子分析

中文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22页
符号说明第22-25页
第一章 绪论第25-52页
   ·瑞氏木霉第25-27页
   ·丝状真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概况及策略第27-36页
     ·比较基因组学第29-30页
     ·丝状真菌的转化技术第30-31页
     ·连续基因敲除方法第31-32页
     ·转座子标签技术第32页
     ·REMI技术第32-33页
     ·RNAi技术第33-34页
     ·丝状真菌蛋白质组学研究第34页
     ·丝状真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其它相关技术第34-36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AMT)丝状真菌研究进展第36-41页
     ·AMT技术的分子基础第36-37页
     ·AMT技术应用于正向和反向遗传学研究第37页
     ·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克隆及分离第37-39页
     ·农杆菌介导的T-DNA随机插入突变第39-40页
     ·农杆菌介导的基因定向突变第40页
     ·AMT技术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的优点第40-41页
     ·T-DNA插入突变的问题第41页
   ·丝状真菌突变子筛选的研究第41-44页
     ·代谢突变子的筛选第41-42页
     ·菌丝顶端生长缺陷突变子的筛选第42页
     ·有丝分裂突变子的筛选第42页
     ·发育突变子的筛选第42-43页
     ·减数分裂突变子的筛选第43-44页
     ·其他突变子的筛选第44页
   ·纤维素酶研究进展第44-47页
     ·纤维素酶系组分第45页
     ·纤维素酶的结构第45-46页
     ·纤维素酶降解机制第46页
     ·纤维素酶基因的诱导和调控第46-47页
     ·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第47页
   ·类胡萝卜素氧化裂解酶研究进展第47-52页
第二章 农杆菌介导的瑞氏木霉转化及T-DNA插入突变分析第52-70页
   ·引言第52-53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3-61页
     ·菌株和质粒第53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53-54页
     ·菌种保藏技术第54页
     ·主要分子实验试剂第54页
     ·重组DNA技术第54-55页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条件第55-56页
     ·pBI-hph载体的构建第56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56-57页
     ·瑞氏木霉原生质体的制备第57-58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丝状真菌瑞氏木霉第58-59页
     ·瑞氏木霉染色体提取第59-61页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61-69页
     ·pBI-hph载体的构建结果第61-62页
     ·双元载体pBI-hph转化农杆菌AGL1第62页
     ·农杆菌介导的瑞氏木霉转化第62-64页
     ·瑞氏木霉AMT转化子的分子验证第64-65页
     ·TAIL-PCR克隆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第65-66页
     ·T-DNA插入位点序列特征分析第66-68页
     ·瑞氏木霉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建立第68-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三章 瑞氏木霉生长发育异常突变子的筛选和分析第70-93页
   ·引言第70-71页
   ·材料利方法第71-76页
     ·菌株和质粒第71-72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72页
     ·主要分子生化实验试剂第72页
     ·DNA操作方法第72页
     ·ccd突变子筛选及生长发育特征分析第72-73页
   ·TrCCD1基因的克隆、特征及分析第73-74页
     ·菌丝形态观察第74页
     ·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第7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β胡萝卜素含量第74-75页
     ·丝状真菌自主复制质粒pME-tcl的构建及互补实验第75-76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6-91页
     ·ccd突变子的分离和TrCCD1基因的鉴定第76-79页
     ·T-DNA插入TrCCD1基因何点分析第79-80页
     ·突变子ccdO和ccdP的表型特征第80-82页
     ·突变子ccdO和ccdP的生孢特征第82-83页
     ·类胡萝卜素分泌量测定第83-84页
     ·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β胡萝卜素含量第84-87页
     ·互补实验第87-88页
     ·其它形态突变子筛选及分析第88-91页
       ·形态突变子的初步筛选第88-89页
       ·形态突变子的菌落特征第89页
       ·形态突变子的菌丝异常现象第89-90页
       ·形态突变子的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克隆第90-91页
   ·小结第91-93页
第四章 纤维素降解突变菌株的筛选和分析第93-102页
   ·引言第93-94页
   ·材料和方法第94-96页
     ·菌株第94页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第94页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94-95页
     ·DNS法测定还原糖(葡萄糖)的标准曲线制作第95页
     ·滤纸酶活力(FPA)测定第95页
     ·CMC-Na酶活力测定第95-96页
     ·基因克隆及同源性比较第96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6-100页
     ·纤维素降解突变菌株的初步筛选第96-97页
     ·突变菌株的滤纸酶活力分析第97-98页
     ·突变菌株的CMCase活力分析第98-99页
     ·纤维素降解突变菌株的突变基因克隆及分析第99-100页
   ·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双元载体构建及农杆菌转化第102-114页
   ·引言第102-103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03-106页
     ·菌株和质粒第103-104页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第104页
     ·主要分子实验试剂第104页
     ·重组DNA技术第104页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条件第104-105页
     ·pBI-gh载体的构建第105页
     ·pCB-hg载体的构建第105-106页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106页
     ·农杆菌介导转化丝状真菌瑞氏木霉第106页
     ·瑞氏木霉染色体振荡破壁法快速小量提取第106页
   ·结果与讨论第106-113页
     ·pBI-gfp载体的构建结果第106-108页
     ·双元载体pBI-gh的构建结果第108-109页
     ·双元载体pBI-gh转化农杆菌AGL1第109-110页
     ·含pBI-gh双元载体的农杆菌AGL1介导的瑞氏木霉转化第110页
     ·双元载体pCB-hg的构建结果第110-112页
     ·双元载体pCB-hg转化农杆菌AGL1第112页
     ·含pCB-hg双元载体的农杆菌AGL1介导的瑞氏木霉转化第112-113页
   ·小结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攻读学位期间已(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30-131页
在校期间所获奖励第131-13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32-133页
外文论文第133-167页
 Ⅰ.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MT) of Trichoderma reesei as an efficient tool for random insertional mutagenesis第133-149页
 Ⅱ. The Trichoderma reesei CCD1 gene encoding a 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 is required for hyphal growth and conidiospore development第149-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套管灌注桩承载性状及施工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微型航天器的时钟同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