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改造的模式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导论 | 第7-17页 |
·研究背景 | 第7-12页 |
·城中村 | 第7-8页 |
·昆明市城中村问题的提出 | 第8-10页 |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2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页 |
·本文内容及框架 | 第14-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国外相关研究及进展 | 第17-21页 |
·城市边缘区(Urban-Rural) | 第17页 |
·都市村庄(Urban village) | 第17-18页 |
·贫民窟(Slum) | 第18-19页 |
·土地整理(Land arrangement) | 第19-20页 |
·旧城改造 | 第20-21页 |
·国内相关研究及进展 | 第21-23页 |
·国内外研究小结 | 第23-25页 |
3 城中村改造的相关经验及分析 | 第25-33页 |
·广州市 | 第25-27页 |
·深圳市 | 第27-28页 |
·珠海市 | 第28-29页 |
·杭州市 | 第29-30页 |
·几个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比较分析 | 第30-33页 |
4 昆明市城中村现状及改造存在的问题 | 第33-47页 |
·昆明主城城中村现状 | 第33-41页 |
·总体状况 | 第33-34页 |
·分布状况 | 第34-35页 |
·昆明市城中村的类型划分 | 第35-36页 |
·昆明市城中村的基本特征 | 第36-41页 |
·昆明市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和改造的难点 | 第41-47页 |
·昆明市城中村形成的原因 | 第41-45页 |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和特殊性 | 第45-47页 |
5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模式设计 | 第47-73页 |
·城中村改造主要利益主体的参与态度和行为倾向 | 第47-52页 |
·城中村运作模式分析 | 第47-48页 |
·昆明城中村改造参与方-村民 | 第48-49页 |
·昆明城中村改造参与方-政府 | 第49-50页 |
·昆明城中村改造参与方-开发商 | 第50页 |
·外来人口问题 | 第50-51页 |
·城中村改造的多方利益主体博弈关系 | 第51-52页 |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应遵循的策略 | 第52-54页 |
·多方协作的城中村改造策略 | 第52页 |
·寻求次满意均衡点的政府决策 | 第52-53页 |
·科学合理的规划引导 | 第53页 |
·规范化的市场运作 | 第53-54页 |
·城中村改造开发模式探讨及其优劣分析 | 第54-58页 |
·改造开发模式一 | 第54-55页 |
·改造开发模式二 | 第55-56页 |
·改造开发模式三 | 第56页 |
·改造开发模式四 | 第56-57页 |
·改造开发模式五 | 第57页 |
·以上各类改造模式的综合对比及优劣分析 | 第57-58页 |
·改造开发模式六-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 第58-68页 |
·模式基本操作流程 | 第58-61页 |
·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莲花池片区改造为例 | 第61-68页 |
·关于改造开发模式的结论 | 第68页 |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建议 | 第68-73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68-70页 |
·规划先行,分类控制 | 第70页 |
·完善村集体经济,引入市场机制 | 第70页 |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 第70-71页 |
·政策倾斜 | 第71页 |
·避免出现新的城中村 | 第71-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9页 |
·结论 | 第73-76页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76页 |
·展望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