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型人工湿地工艺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2页 |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与本文有关的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废水处理人工湿地概述 | 第11-12页 |
| ·人工湿地的形式及工艺 | 第12-14页 |
| ·人工湿地溶解氧条件研究 | 第14页 |
| ·湿地污染物的去除及其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 ·湿地植物 | 第16-17页 |
| ·人工湿地堵塞问题 | 第17-18页 |
| ·人工湿地的模型和设计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内容及主要构筑物设计 | 第19-2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 ·主要构筑物设计 | 第20-22页 |
| 2 SAP+DWSCW 高负荷试验研究 | 第22-41页 |
| ·试验设计 | 第22-24页 |
| ·试验设计思路 | 第22页 |
| ·主要试验装置 | 第22-23页 |
| ·试验场地及污水源 | 第23页 |
| ·植物与湿地基质 | 第23-24页 |
| ·采样及分析 | 第24-25页 |
| ·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24页 |
| ·采样仪器和采样方法 | 第24页 |
| ·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试验过程简介 | 第25-26页 |
| ·低流量低水质浓度阶段 | 第25页 |
| ·大流量低水质浓度阶段 | 第25页 |
| ·大流量高水质浓度阶段 | 第25-26页 |
| ·有机物去除研究 | 第26-30页 |
| ·低负荷短期启动阶段CODcr 去除情况研究 | 第26-28页 |
| ·高负荷情况下CODcr 去除情况研究 | 第28-30页 |
| ·磷去除研究 | 第30-34页 |
| ·溶解性磷酸盐去除情况及分析 | 第30-32页 |
| ·总磷去除对比分析 | 第32-34页 |
| ·氮去除研究 | 第34-39页 |
| ·NH4+-N 去除情况研究 | 第34-36页 |
| ·TN 去除情况研究 | 第36-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3 相关参数影响分析 | 第41-49页 |
| ·参数的选取 | 第41页 |
| ·进水浓度负荷影响分析 | 第41-45页 |
| ·有机负荷影响分析 | 第41-43页 |
| ·SP 和NH4+-N 负荷影响分析 | 第43页 |
| ·有机负荷对NH4+-N 影响分析 | 第43-45页 |
| ·水力负荷影响分析 | 第45-47页 |
| ·其它参数影响分析 | 第47-48页 |
| ·溶解氧 | 第47页 |
| ·气温和季节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4 新型人工湿地特性分析 | 第49-57页 |
| ·跌水曝气与波式潜流湿地特性分析 | 第49-51页 |
| ·跌水曝气效能分析 | 第49-50页 |
| ·波式潜流湿地特性分析 | 第50-51页 |
| ·风车草处理效能分析 | 第51-52页 |
| ·堵塞情况分析 | 第52-55页 |
| ·堵塞原因分析 | 第52-53页 |
| ·防治堵塞办法 | 第53-54页 |
| ·本试验堵塞的出现和特征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5 结论、建议和前景展望 | 第57-60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本试验结论 | 第57-58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58页 |
| ·建议 | 第58-59页 |
| ·前景展望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附录 | 第66-67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67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