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苜蓿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及LEA3基因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抗旱耐盐基因及其应用第12-15页
     ·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mtlD)和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gutD)第12页
     ·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roA)与△′-二氢吡咯-5-羧酸合成酶基因(p5cs)第12-13页
     ·胆碱加单氧酶基因(cmo)和甜菜碱脱氢酶基因(badh)第13页
     ·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基因(otsA)和6-磷酸海藻糖磷酸化酶基因(otsB)第13页
     ·胚胎发生晚期丰富蛋白基因(lea)第13-15页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和商业前景第15-18页
     ·安全性问题第15-16页
     ·商业前景第16-18页
   ·苜蓿转基因研究进展第18-20页
     ·在品质改良方面第18-19页
     ·在抗病、虫方面第19页
     ·在抗除草剂方面第19-20页
     ·作为生物反应器第20页
     ·在抗逆方面第20页
   ·苜蓿转基因技术展望第20-22页
     ·更为广泛和有效的目的基因的克隆第20-21页
     ·载体构建第21页
     ·转化第21页
     ·分子检测和后代检测第21页
     ·田间检测第21页
     ·性状选择第21-22页
     ·性状整合第22页
     ·产品扩繁第22页
     ·审定批准第22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2-24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24-35页
   ·实验材料第24-28页
     ·苜蓿材料第24页
     ·质粒第24页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24-25页
     ·主要生化试剂第25-26页
     ·主要培养基第26页
     ·主要溶液配方第26-28页
     ·PCR扩增引物第28页
   ·实验方法第28-35页
     ·不同品种抗盐碱能力的测定第28-29页
     ·“中苜一号”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与优化第29-30页
     ·基因枪转化第30-32页
     ·转基因植株的检测第32-35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35-56页
   ·不同苜蓿品种抗盐碱性分析第35-38页
     ·盐碱浓度对不同苜蓿种子发芽状况的影响第35页
     ·盐浓度对种子成苗率的影响第35-36页
     ·盐浓度对植株POD酶活的影响第36-37页
     ·愈伤组织在不同盐浓度下的生长率变化第37页
     ·不同苜蓿愈伤组织在不同盐浓度下的POD酶活性变化第37-38页
   ·中苜一号苜蓿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第38-49页
     ·外植体种类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的影响第39页
     ·激素种类对愈伤组织诱导频率的影响第39-40页
     ·激素种类对愈伤组织生长率的影响第40-42页
     ·激素种类和继代时间对愈伤组织状态的影响第42-43页
     ·激素种类和继代时间对愈伤组织褐化水平的影响第43-45页
     ·激素种类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第45-47页
     ·再生植株的驯化及移栽第47页
     ·悬浮细胞系的建立第47-49页
   ·基因枪转化第49-56页
     ·Lea3基因工程菌最佳悬浮培养时间的确定第49-50页
     ·Lea3基因的导入及抗性愈伤组织的筛选第50-52页
     ·转化植株再生培养第52-53页
     ·转化植株的再选择第53-54页
     ·植株总DNA的PCR检测第54-56页
第4章 讨论第56-58页
   ·品种抗盐性方面第56页
     ·品种抗盐性能力第56页
     ·种子中的POD酶活变化与抗盐能力的关系第56页
   ·中苜一号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第56-57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驯化及分化第56-57页
     ·IAA和2,4-D的生理功能不完全相同第57页
   ·对多个商业化的优良苜蓿品种进行基因工程遗传转化操作的可能性进行探索第57页
   ·优化了基因枪进行中苜一号遗传转化的体系第57页
   ·Bar基因作为选择基因,选择、标记的同时又具备了对除草剂的抗性第57-58页
第5章 结论第58-59页
   ·苜蓿再生体系的建立第58页
   ·转化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齿甲属Uloma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齿甲族
下一篇:几种试剂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