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间地震研究与应用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第二章 井间地震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8页 |
一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二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井间地震技术原理 | 第18-85页 |
一 井间地震数据采集 | 第18-29页 |
(一) 井中震源 | 第18-22页 |
(二) 井下检波器 | 第22-23页 |
(三) 井下接收系统 | 第23-24页 |
(四) 井间地震观测系统 | 第24-29页 |
二 井间地震原始数据分析 | 第29-54页 |
(一) 井间地震的有效波 | 第29-36页 |
(二) 管波的传播机制及其时深曲线方程 | 第36-38页 |
(三) 井间常见波场时深曲线方程 | 第38-44页 |
(四) 原始资料分析 | 第44-54页 |
三 井间地震资料处理 | 第54-85页 |
(一) 直达波旅行时反演速度层析成像 | 第54-63页 |
(二) 井间旅行时反射层成像 | 第63-76页 |
(三) 井间旅行时绕射层析成像 | 第76-78页 |
(四) 井间振幅衰减层析成像 | 第78-81页 |
(五) 井间地震正演合成记录 | 第81-83页 |
(六) 井间地震几种反演方法比较 | 第83-85页 |
第四章 井间地震应用效果分析 | 第85-98页 |
一 选区的条件及目的 | 第85-88页 |
二 井间地震剖面分析 | 第88-95页 |
三 地质效果分析 | 第95-98页 |
第五章 井间地震发展方向 | 第98-107页 |
一 井间地震在目前勘探开发中的地位 | 第98-100页 |
二 井间地震潜力分析及效益评价 | 第100-101页 |
三 制约井间地震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101-104页 |
四 发展方向 | 第104-10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3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