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瘫的认识 | 第8-11页 |
| 1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机制 | 第8页 |
| ·血运学说 | 第8页 |
| ·病毒原性学说 | 第8页 |
| ·免疫学说 | 第8页 |
| 2 周围性面瘫的病理 | 第8-9页 |
| 3 周围性面瘫的诊断 | 第9页 |
| ·单纯性面神经炎 | 第9页 |
| ·贝尔氏面瘫 | 第9页 |
| ·Hunt氏面瘫 | 第9页 |
| 4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 | 第9-10页 |
| ·药物治疗 | 第9-10页 |
| ·手术治疗 | 第10页 |
| ·理疗 | 第10页 |
| ·功能锻炼 | 第10页 |
| 5 周围性面瘫的预后 | 第10页 |
| 6 结论 | 第10-11页 |
| 第二部分 古代医学对周围性面瘫的认识 | 第11-16页 |
| 1 面瘫的病名 | 第11页 |
| 2 面瘫的病位 | 第11页 |
| 3 面瘫的病因 | 第11-12页 |
| 4 面瘫的病机 | 第12页 |
| 5 面瘫的针灸治疗 | 第12-15页 |
| ·取穴特点 | 第12-14页 |
| ·刺灸法的特点 | 第14-15页 |
| 6 结论 | 第15-16页 |
| 第三部分 现代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分析 | 第16-38页 |
| 1 查寻资料 | 第16页 |
| ·查寻方法与范围 | 第16页 |
| ·纳入标准 | 第16页 |
|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 2 结果 | 第16-17页 |
| 3 分析归纳 | 第17-36页 |
| ·辨证论治 | 第17-20页 |
| ·分期治疗 | 第20-23页 |
| ·取穴 | 第23-28页 |
| ·治疗方法 | 第28-31页 |
| ·疗效 | 第31-33页 |
| ·治疗时机 | 第33-35页 |
| ·神经定位与疗效 | 第35-36页 |
| 4 结论 | 第36-38页 |
| ·腧穴的选择 | 第36页 |
| ·辨证施治 | 第36页 |
| ·分期论治 | 第36-37页 |
| ·针与其他疗法并用 | 第37页 |
| ·发展期为最佳治疗时机 | 第37页 |
| ·判断预后 | 第37-38页 |
| 结语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附录 | 第43-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详细摘要 | 第49-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