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前言 | 第8-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第10-12页 |
| 2 印刷与制版质量控制及 POSTSCRIPT语言 | 第12-24页 |
| ·影响印刷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 第12-17页 |
| ·印刷色序与叠印率 | 第12-13页 |
| ·网点增大 | 第13-15页 |
| ·实地密度 | 第15-16页 |
| ·印刷相对反差(K值) | 第16页 |
| ·灰平衡 | 第16-17页 |
| ·影响 CTP印版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及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 ·主要因素 | 第17页 |
| ·CTP印版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 ·PostScript语言 | 第18-24页 |
| ·PostScript语言的特点 | 第18-19页 |
| ·PostScript语言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19页 |
| ·PS语言的成像模型 | 第19-21页 |
| ·PS文件 | 第21-23页 |
| ·利用 PS语言实现控制条的加网 | 第23-24页 |
| 3 数字式印刷测试版的设计与实现 | 第24-47页 |
| ·数字制版控制条 | 第24-33页 |
| ·信息块 | 第25页 |
| ·分辨率控制块 | 第25-28页 |
| ·微线段 | 第28页 |
| ·星标 | 第28-29页 |
| ·粗细网线控制单元 | 第29-30页 |
| ·网目调梯尺 | 第30页 |
| ·制版控制条的加网输出 | 第30-33页 |
| ·印刷过程诊断、控制元素 | 第33-41页 |
| ·单排控制条 | 第33-35页 |
| ·实地油墨条和模糊度梯尺 | 第35-36页 |
| ·三彩色灰度条和灰平衡控制块 | 第36-37页 |
| ·文字块和线性分辨率块 | 第37-38页 |
| ·陷印测试图 | 第38-39页 |
| ·灰平衡图 | 第39页 |
| ·四色阶调梯尺和三色渐变条 | 第39-41页 |
| ·彩色颜色校正对象 | 第41页 |
| ·色彩再现测试元素 | 第41-45页 |
| ·暗调(树枝鸡蛋) | 第41-42页 |
| ·高调(婚纱) | 第42页 |
| ·彩色全色调(彩色瓷盘) | 第42-43页 |
| ·记忆色(湖边的房子) | 第43页 |
| ·肤色(白种人和非洲人肖像) | 第43-44页 |
| ·中性灰(刀叉和水壶) | 第44-45页 |
| ·色彩管理测试稿 | 第45-47页 |
| 4 测试版性能分析及总结 | 第47-65页 |
| ·测试版的印刷条件 | 第47-48页 |
| ·印刷参数的仪器测试 | 第48-57页 |
| ·实地密度的测量与控制 | 第48页 |
| ·印刷相对反差(K值)的测量与控制 | 第48-49页 |
| ·最佳实地密度的测量与控制 | 第49-50页 |
| ·网点增大值的测量与控制 | 第50-54页 |
| ·灰平衡的测量与控制 | 第54-56页 |
| ·叠印率的测量与控制 | 第56-57页 |
| ·印刷故障的视觉评价 | 第57-58页 |
| ·网点变形、重影 | 第57页 |
| ·套准 | 第57页 |
| ·色彩校正对象 | 第57-58页 |
| ·文字块和线性分辨率块 | 第58页 |
| ·色彩再现特性的主观评价 | 第58-60页 |
| ·色彩管理 | 第60-61页 |
| ·制版质量的检测与控制 | 第61-65页 |
| 5 结论 | 第65-66页 |
| 6 展望 | 第66-67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1-72页 |
| 9 致谢 | 第72-73页 |
| 附录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