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蒙文摘要 | 第14-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54页 |
综述一 "麻哈宝德"含义及蒙医学三根与体素平衡理论研究进展 | 第17-34页 |
综述二 蒙药基础理论与调和体素作用机理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34-54页 |
前言 | 第54-56页 |
导论 | 第56-68页 |
1 蒙药调和体素功效及作用的沿革 | 第68-86页 |
·考证澄清"麻哈宝德"(体素)的涵义 | 第68-77页 |
·蒙药调和体素功效及作用的沿革和关系 | 第77-84页 |
·蒙药及蒙药学的形成与发展沿革 | 第77-79页 |
·蒙药调和体素功效及作用的沿革 | 第79-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2 蒙药调和体素作用的理论依据 | 第86-94页 |
·理论依据之一:蒙医学阴阳学说 | 第86-87页 |
·理论依据之二:蒙医学三根与七素关系的平衡理论 | 第87-88页 |
·理论依据之三:蒙医学体质特性理论 | 第88-89页 |
·理论依据之四:蒙药学基础理论 | 第89-93页 |
·蒙药调和体素作用与蒙药寒热两种药力 | 第89-91页 |
·蒙药调和体素作用与蒙药药味、药味功效、效能之间相互作用 | 第91-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3 蒙药调和体素作用机理的探讨 | 第94-107页 |
·蒙药与蒙药调和体素作用 | 第94-98页 |
·蒙药药味、药力、药物效能互相抵消或限制,互相协同互补等影响 | 第94-95页 |
·药物炮制的影响 | 第95页 |
·用药剂量的影响 | 第95-96页 |
·药物配伍方法的影响 | 第96-97页 |
·药物所含拮抗性成分的影响 | 第97-98页 |
·蒙药调和体素作用与机体功能状态 | 第98-99页 |
·蒙药调和体素作用的临床实践化 | 第99-103页 |
·治法治疗原则方面的蒙药调和体素作用的临床实践化 | 第99-101页 |
·病变类型方面的蒙药调和体素作用的临床实践化 | 第101-102页 |
·应用具有相反性、味药物方面的蒙药调和体素作用的临床实践化 | 第102-103页 |
·应用具有相反药理作用药物的蒙药调和体素作用的临床实践化 | 第103页 |
·蒙药调和体素作用形成的现实背景 | 第103-104页 |
·蒙医学体素平衡理论与人体机能学稳态之间的联系 | 第104-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4 结论 | 第107-109页 |
5 意义 | 第109-110页 |
6 讨论 | 第110-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个人简历 | 第124-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