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阶段划分 | 第7-8页 |
第二节 经常项目的调节 | 第8-10页 |
第三节 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调节 | 第10-14页 |
第二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结构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国际收支统计及国际收支平衡表 | 第14-17页 |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及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发展 | 第14-16页 |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国际收支结构 | 第17-21页 |
一、国际收支一级结构 | 第17-18页 |
二、国际收支二级结构 | 第18-19页 |
三、国际收支三级结构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 第21-29页 |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般性原因 | 第22-23页 |
一、周期性原因 | 第22页 |
二、结构性原因 | 第22页 |
三、货币性原因 | 第22-23页 |
四、收入性原因 | 第23页 |
五、偶然性原因 | 第23页 |
第二节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 | 第23-29页 |
一、我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的原因 | 第23-26页 |
二、我国金融项目持续顺差的原因 | 第26-29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及小结 | 第29-43页 |
第一节 模型概况与结构 | 第29-32页 |
第二节 模型中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的变量及其产生影响的途径 | 第32-33页 |
一、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的途径 | 第32-33页 |
二、价格指数变动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的途径 | 第33页 |
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的途径 | 第33页 |
第三节 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节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35-36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36-43页 |
附录 A:模型中新增行为方程 | 第43-47页 |
附录 B:国际收支模型中主要变量单位根检验表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