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仲裁法论文

论中国仲裁机构的改革与完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0页
 二、本文的关键概念第10-12页
第一章 我国仲裁机构现状的总体分析第12-21页
 第一节 我国仲裁机构的历史沿革第12-14页
  一、破冰萌芽期(20世纪50年代—1995年)第12-13页
  二、重建发展期(1995年至2005年)第13-14页
  三、“二次创业”期(2006年至今)第14页
 第二节 我国仲裁机构的型态演变第14-19页
  一、重建期的仲裁机构型态描述第14-17页
  二、“二次创业”时期的整体展望第17-19页
 第三节 仲裁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第19-21页
  一、仲裁机构现实的生存坏境第19-20页
  二、我国仲裁机构面临的关键问题第20-21页
第二章 仲裁机构的定位与路径选择第21-34页
 第一节 仲裁机构的基本特质与自身定位第21-24页
  一、域外仲裁机构的比较研究第21-22页
  二、仲裁机构的共性特征第22-24页
 第二节 中国仲裁机构的定性状况及其成因第24-26页
  一、中国仲裁机构性质综述—模糊难明的机构定性第24页
  二、仲裁机构性质模糊的形成原因分析第24-26页
 第三节 仲裁机构定性的两难处境第26-28页
  一、仲裁机构定性不清的弊端第26-27页
  二、中国仲裁机构性质还原的障碍分析第27-28页
 第四节 中国仲裁机构定性问题的有关建议第28-32页
  一、仲裁机构的改革主体:仲裁机构的定性依赖于仲裁机构的自主选择第28-29页
  二、仲裁机构的改革原则:构建模式应体现仲裁机构的基本性质第29页
  三、仲裁机构的改革现实:从逐渐民间化起步的漫长改革第29-30页
  四、另一角度的思考:非营利机构理论对仲裁机构改革的意义第30-32页
 第五节 仲裁机构的法人类型选择第32-34页
  一、社会团体法人不宜是仲裁机构的构建模式第32-33页
  二、改革的事业单位法人也不适合仲裁机构第33页
  三、理想化的机构模式第33页
  四、事业单位的深化改革是仲裁机构路径选择的新契机第33-34页
第三章 我国仲裁机构的权力配置第34-43页
 第一节 我国仲裁机构的职能描述及权力配置第34-37页
  一、我国仲裁机构的职能综述第34-35页
  二、我国仲裁机构的权力分析第35-37页
 第二节 仲裁机构的权力配置第37-43页
  一、权力配置思路:以制衡与规束为主第37页
  二、案件仲裁权的配置—仲裁管辖之决定权的归属第37-39页
  三、组庭权—具有实质影响的事务管理权第39-40页
  四、涉案事务管理权—与仲裁指挥权分界何处第40-41页
  五、对仲裁员的监督权—确保仲裁庭独立而正义第41-42页
  六、仲裁机构的签章权—尚有存在的价值第42-43页
第四章 我国仲裁机构的制度建设第43-48页
 第一节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第43-44页
 第二节 制度完善的具体建议第44-48页
  一、决策制度第44页
  二、财政制度第44-46页
  三、人事制度第46-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奥斯丁小说的女性叙事研究
下一篇:基于Schiff碱金属配合物水杨酸根及硫氰酸根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