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内生真菌的相互作用、内生性及抗菌活性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影响植物代谢产物 | 第9页 |
| ·抗病原菌类代谢产物 | 第9-10页 |
| ·抗肿瘤活性物质 | 第10-11页 |
| ·抗昆虫物质 | 第11-12页 |
| ·产激素的内生真菌 | 第12页 |
| ·内生真菌活性物质研究的实际意义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12-1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3-16页 |
| 第2章 茶叶内生真菌相互关系及抗菌特性 | 第16-28页 |
| ·前言 | 第1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6-19页 |
| ·材料 | 第16-17页 |
| ·植物样品 | 第16页 |
| ·内生真菌菌株 | 第16页 |
| ·检测菌 | 第16页 |
| ·培养基 | 第16-17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 ·方法 | 第17-19页 |
| ·茶叶表面真菌分离 | 第17页 |
| ·茶叶内生真菌分离 | 第17页 |
| ·内生真菌的保藏 | 第17-18页 |
| ·生长速率计算 | 第18页 |
| ·摇瓶培养 | 第18页 |
| ·发酵液萃取 | 第18页 |
| ·抑菌活性研究的方法 | 第18-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6页 |
| ·茶叶的真菌分离及生长特性 | 第19-21页 |
| ·菌株之间相互作用 | 第21-23页 |
| ·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活性 | 第23-26页 |
| ·讨论 | 第26-28页 |
| ·内生真菌之间关系 | 第26页 |
| ·内生真菌生态学作用 | 第26-27页 |
| ·茶叶内生真菌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7-28页 |
| 第3章 茶树内生炭疽菌的分离和分布特性 | 第28-38页 |
| ·前言 | 第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 ·茶树样本 | 第28页 |
| ·供试菌株 | 第28-29页 |
| ·无菌茶树苗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0页 |
| ·不同茶树组织中内生炭疽菌的分离 | 第29页 |
| ·不同发育期叶片中内生炭疽菌的分离 | 第29页 |
| ·内生炭疽菌的培养特性及分生孢子的诱导产生 | 第29页 |
| ·内生炭疽菌的人工接种 | 第29-30页 |
| ·茶树组织中内生真菌的显微观察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炭疽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 第30页 |
| ·不同茶树组织中内生炭疽菌的分布 | 第30-31页 |
| ·不同发育期叶片中内生炭疽菌的分布 | 第31-32页 |
| ·内生炭疽菌侵染过程的显微观察 | 第32-33页 |
| ·炭疽菌人工接种效果 | 第33-34页 |
| ·讨论 | 第34-38页 |
| ·茶树组织中内生炭疽菌的分布 | 第34页 |
| ·内生炭疽菌的侵染源 | 第34页 |
| ·炭疽菌的内生特性 | 第34-35页 |
| ·内生炭疽菌的生态学作用 | 第35-38页 |
| 第4章 茶树内生真菌混合培养及其代谢产物活性研究 | 第38-54页 |
| ·前言 | 第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 ·材料 | 第38-39页 |
| ·菌株来源 | 第38页 |
| ·测试用的病原菌的来源 | 第38-39页 |
| ·检测菌 | 第39页 |
| ·培养基 | 第39页 |
| ·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39页 |
| ·方法 | 第39-41页 |
| ·内生真菌之间相互关系 | 第39页 |
| ·混合菌株发酵液的制备及发酵液的萃取 | 第39-40页 |
| ·发酵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的测定 | 第40页 |
| ·不同发酵周期对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 ·混合发酵液浓度对茶花褐斑病菌孢子发芽的作用 | 第40页 |
| ·硅胶柱层析分离 | 第40-41页 |
| ·洗脱液检测 | 第41页 |
| ·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0页 |
| ·实验用菌的选择 | 第41页 |
| ·各菌之间相互关系的初步确定 | 第41-42页 |
| ·混合发酵与单独发酵的差异 | 第42-43页 |
| ·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 第43-45页 |
| ·不同发酵周期的发酵液抑菌效果 | 第45-46页 |
| ·混合发酵液浓度对茶花褐斑病菌孢子发芽的作用 | 第46页 |
| ·胶柱层析结果 | 第46-47页 |
| ·TLC检测及生物活性检测 | 第47页 |
| ·气相质谱分析 | 第47-50页 |
| ·讨论 | 第50-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个人简历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