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2页 |
| 1 前言 | 第12-24页 |
| ·入侵红火蚁的起源与分布 | 第12-13页 |
| ·红火蚁的分类鉴定 | 第13页 |
| ·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15页 |
| ·红火蚁的传播与扩散 | 第15-16页 |
| ·红火蚁的危害性 | 第16-18页 |
| ·红火蚁的检疫与防治 | 第18-22页 |
| ·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 2 红火蚁消退后不同生境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恢复研究 | 第24-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24-25页 |
| ·节肢动物群落调查方法 | 第25-26页 |
| ·标本鉴定 | 第26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51页 |
| ·非入侵地与入侵地蚂蚁和其它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 第28-35页 |
| ·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火蚁消退后节肢动物多样性的恢复 | 第35-51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51-53页 |
| 3 福建省红火蚁入侵地蚂蚁群落动态监测 | 第53-6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 ·试验地点 | 第53页 |
| ·试验方法设计 | 第53页 |
| ·标本鉴定 | 第53-54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4页 |
| ·结果分析 | 第54-66页 |
| ·草地生境 | 第56-57页 |
| ·灌木丛生境 | 第57-59页 |
| ·厂区生境 | 第59-60页 |
| ·李园生境 | 第60-62页 |
| ·农田生境 | 第62-64页 |
| ·田埂生境 | 第64-65页 |
| ·道路生境 | 第65-6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66-68页 |
| 4 入侵红火蚁防治药剂的筛选 | 第68-78页 |
| ·红火蚁诱杀型药剂的筛选 | 第68-7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 ·红火蚁触杀型药剂的筛选 | 第72-7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73-74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4-75页 |
| ·毒力活性测定 | 第75-7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77-78页 |
| 5. 总结与讨论 | 第78-80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讨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 附录 | 第89-100页 |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