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2-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一、英国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9-21页 |
一、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英国大学女性学的发展历程 | 第21-33页 |
第一节 女性学的历史演进 | 第21-24页 |
一、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 | 第21-22页 |
二、创造学术空间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 | 第22-23页 |
三、女性学全球化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女性学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一、政治原因—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 第24-26页 |
二、经济原因—工业革命成为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开端 | 第26页 |
三、思想原因—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英国大学女性学取得的成就及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 | 第27-31页 |
一、取得的成就 | 第27-29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英国大学女性学的研究机构与队伍 | 第33-47页 |
第一节 英国大学女性学研究的组织和机构 | 第33-44页 |
一、历史阶段 | 第33-36页 |
二、研究范围 | 第36-38页 |
三、案例研究 | 第38-44页 |
第二节 英国大学女性学研究队伍的形成与壮大 | 第44-45页 |
一、数量上的发展 | 第44页 |
二、人才来源和培养途径上的发展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英国大学女性学的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 | 第47-60页 |
第一节 英国大学女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层次 | 第47-49页 |
一、培养目标 | 第47-48页 |
二、培养层次 | 第48-49页 |
第二节 英国大学女性学的课程设置 | 第49-59页 |
一、本科层次女性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案例研究 | 第51-54页 |
二、研究生层次女性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案例研究 | 第54-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英国大学女性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 第60-66页 |
第一节 发展特点 | 第60-64页 |
一、以批判性思维为特征 | 第60-61页 |
二、学科的建立与妇女运动、女性主义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 第61-62页 |
三、开创了与传统学科有明显区别的女性研究教学方法 | 第62页 |
四、打破单一 提倡多元 | 第62-63页 |
五、新兴的跨学科的学术领域 | 第63页 |
六、研究的国际化趋势明显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发展趋势 | 第64-65页 |
一、女性学呈现出更加鲜明的跨学科特征 | 第64页 |
二、女性学研究向多元化发展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英国大学女性学学科建设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第66-74页 |
第一节 我国大学女性学学科建设概述 | 第66-70页 |
一、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66-68页 |
二、对我国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 第68-70页 |
第二节 来自英国的启示和借鉴 | 第70-73页 |
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 | 第70-71页 |
二、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 第71页 |
三、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 第71-72页 |
四、女性学教学和研究要有本土特色 | 第72页 |
五、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