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5页 |
1、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 第12页 |
2、预测肾脏损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 | 第12页 |
3、机理的深入探讨 | 第12-13页 |
4、DN的治疗 | 第13页 |
5、动物模型的研究 | 第13页 |
6、中医药关于DN的现代研究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5-25页 |
1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 第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病例来源 | 第15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5-16页 |
·DM诊断标准 | 第15页 |
·DN分期标准 | 第15-16页 |
·DN诊断标准 | 第16页 |
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16-17页 |
·纳入标准 | 第16页 |
·排除标准 | 第16-17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分组及基础处理 | 第17页 |
·给药方法 | 第17-18页 |
·观察指标 | 第18页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8-19页 |
·安全性评价 | 第19-20页 |
·观察、记录、总结的要求 | 第20页 |
·伦理原则 | 第20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0页 |
5 研究结果 | 第20-25页 |
·病例均衡性分析 | 第20-21页 |
·临床疗效分析 | 第21-24页 |
·安全性检测 | 第24-2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5-3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饲料 | 第25页 |
·实验药物以及剂量 | 第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动物饲养 | 第26页 |
·动物模型制作 | 第26页 |
·动物分组 | 第26-27页 |
·治疗方法 | 第27页 |
·标本收集及组织处理 | 第27页 |
·观测指标与方法 | 第27-29页 |
·统计方法 | 第2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9-36页 |
·一般情况 | 第29页 |
·体重 | 第29-30页 |
·各组大鼠肾重(g)、肾/体指数、尿NAG、肾皮质NAG比较 | 第30-31页 |
·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 第31-32页 |
·各组大鼠治疗前后24hupro比较结果 | 第32-33页 |
·各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蛋白的表达平均光密度比较结果 | 第33-35页 |
·透射电镜结果 | 第35-36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6-52页 |
1 病因病机的探讨 | 第36-37页 |
2 病证相关性探讨 | 第37-38页 |
3 辨证组方的分析 | 第38-39页 |
4 DN期别的选择 | 第39-40页 |
5 糖肾方颗粒临床疗效分析 | 第40-42页 |
·总体疗效的改善 | 第40页 |
·临床症状的改善 | 第40-41页 |
·降低血糖 | 第41页 |
·降低尿mALB,24hpro,尿NAG,保护肾功能 | 第41-42页 |
·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 第42页 |
6 实验部分 | 第42-48页 |
·动物模型的探讨 | 第43-45页 |
·糖肾方颗粒治疗实验性大鼠DN机制探讨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一、结论 | 第50页 |
二、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50页 |
三、展望 | 第50-52页 |
第四部分 文献研究 | 第52-72页 |
1 DN研究的历史 | 第52-54页 |
·中医有关DN的研究历史 | 第52-53页 |
·现代医学有关DN的研究历史 | 第53-54页 |
2 DN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54-58页 |
3 研究方法、成果与展望 | 第58-69页 |
·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 第58页 |
·预测肾脏损害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 | 第58-60页 |
·机理的深入探讨 | 第60-62页 |
·动物模型的研究 | 第62-63页 |
·中医药关于DN的现代研究 | 第63-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80页 |
附录1 相关英文缩写词 | 第72-73页 |
附录2 临床研究观察表 | 第73-75页 |
附录3 大鼠肾脏NEPHRIN蛋白免疫组化图 | 第75-77页 |
附录4 电镜观察结果 | 第77-79页 |
附录5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编论著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