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完善我国环境民事诉讼制度的思考

内容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环境民事诉讼概述第8-17页
 (一) 环境民事诉讼的概念、特点第8-10页
  1、环境民事诉讼的概念第8页
  2、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第8-10页
 (二) 环境民事诉讼的产生发展、法律依据及立法状况第10-14页
  1、环境民事诉讼的产生发展第10-11页
  2、环境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第11-12页
  3 、我国环境民事诉讼的立法现状第12-14页
 (三) 环境民事诉讼的作用第14-17页
第二章 环境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第17-28页
 (一) 环境民事诉讼主体的特殊性第17-18页
  1、原告的广泛性第17页
  2、原告的团体性第17-18页
  3、被告的复杂性第18页
 (二) 我国关于环境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第18-20页
  1、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主体资格的限制第19页
  2、我国环境法律对于起诉资格要件的扩大第19-20页
 (三) 环境民事诉讼对传统民事诉讼主体理论的挑战第20-21页
 (四) 对美国环境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制度的实证考察第21-22页
 (五) 完善我国环境民事诉讼主体制度的思路第22-28页
  1、扩大起诉资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第22-25页
  2、借鉴集团诉讼模式,改进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第25-27页
  3、修改“直接利害关系人”原则第27-28页
第三章 因果关系第28-37页
 (一) 因果关系概述第28-30页
  1、因果关系在民事责任认定中的作用第28页
  2、侵权因果关系理论的概述第28-30页
 (二) 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立法及司法状况第30-31页
 (三) 国内外关于因果关系推定的几种学说第31-34页
  1、盖然性说第31-32页
  2、优势证据说第32页
  3、疫学因果说第32-33页
  4、间接反证说第33-34页
 (四) 对侵权因果关系推定的主要学说的分析及结论第34-37页
  1、盖然性因果关系说和优势证据说第34-35页
  2、疫学因果关系说第35页
  3、间接反证说第35-37页
第四章 证明标准第37-44页
 (一) 证明标准概述第37-38页
  1、证明标准的概念第37页
  2、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第37-38页
 (二) 我国有关证明标准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第38-40页
  1、传统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不适应性第38-39页
  2、我国实行的诉讼证明标准的发展趋向第39-40页
  3、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在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作用第40页
 (三) 实行有差别的多层次证明标准的必要性分析第40-41页
 (四) 完善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思路第41-44页
  1、确定多级证明标准体系第41-42页
  2、确定不同主体、不同证明对象的不同证明标准第42-43页
  3、确定降低证明标准的证明方法第43-44页
第五章 举证责任的分配第44-54页
 (一) 举证责任概述第44-45页
  1、举证责任的概念第44-45页
  2、举证责任的特征第45页
 (二) 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第45-48页
  1、英美法系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第46页
  2、大陆法系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第46-47页
  3、对上述举证责任分配理论的比较分析第47-48页
 (三) 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规则—举证责任倒置第48-49页
  1、危险领域说第48页
  2、盖然性说第48页
  3、利益衡量说第48-49页
 (四) 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思路与设想第49-54页
  1、侵权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第50页
  2、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第50-54页
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判决理由研究
下一篇:论民事裁判的真实性与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