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孕穗期耐冷性的生理研究和QTL初步定位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20页
 1 水稻耐冷QTL研究进展第9-14页
   ·分子标记种类第9-14页
     ·RFLP标记第9-10页
     ·SSR标记第10页
     ·ISSR标记第10-11页
     ·AFLP标记第11页
     ·RAPD标记第11页
     ·SCAR标记第11-12页
     ·SNP标记第12-13页
     ·EST标记第13-14页
 2 作图群体第14-15页
   ·亲本的选配第14页
   ·分离群体类型的选择第14-15页
 3 耐冷性定位研究进展第15-16页
   ·遗传机理研究进展第15页
   ·QTL定位研究第15-16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16页
 4 水稻冷害的症状第16-17页
 5 耐冷性鉴定中温度的设定第17-18页
   ·水稻的类型不同、生育期中的温度设定第17-18页
     ·不同品种类型第17-18页
     ·不同生育期第18页
 6 水稻耐冷生理研究进展第18-19页
   ·耐冷性与叶绿素含量及酶活性第18页
   ·耐冷性与脯氨酸含量第18-19页
   ·耐冷性与质膜透性第19页
 7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第19-20页
第二章 低温胁迫下群体水稻孕穗期生理指标研究与耐冷指标选择第20-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0页
   ·材料第20页
   ·方法第2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0-25页
   ·电导率分析第20-21页
   ·叶片叶绿素含量分析第21-22页
   ·叶片脯氨酸含量分析第22页
   ·抗冷鉴定指标的筛选第22-2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25-27页
第三章 孕穗期QTL初步定位第27-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材料第27-28页
   ·方法第28-30页
     ·耐冷性鉴定第28页
     ·SSR标记及其来源第28-29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29-30页
     ·毛糯×R527组合的遗传分析第30页
     ·毛糯×R527F_2群体和回交群体耐冷基因(QTLs)的定位第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亲本孕穗期耐冷性表现第30页
   ·水稻F_2耐冷性的分布规律第30-31页
   ·F2:3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1-32页
   ·F_2水稻耐冷的QTL定位分析第32-33页
   ·回交群体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3-34页
   ·回交群体水稻耐冷的QTL定位分析第3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4-38页
   ·利用自交群体孕穗期耐冷QTL定位第34-35页
   ·利用回交群体孕穗期耐冷QTL定位第35-36页
   ·作图群体类型对QTL定位的影响第36页
   ·群体大小对QTL定位结果影响第36-38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38-39页
下一步研究展望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附录第47-48页
附图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ipt-bar双元基因水稻的遗传与抗冷性研究
下一篇:苯并噁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