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性规划的罗甸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 第16-24页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内涵 | 第16页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系统理论 | 第16-17页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17页 |
·地域分异理论 | 第17-18页 |
·区位理论 | 第18页 |
·景观生态理论 | 第18-19页 |
·可持续发展思想 | 第19页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原则 | 第19-20页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目标 | 第20-21页 |
·经济效益目标 | 第20页 |
·社会效益目标 | 第20-21页 |
·生态效益目标 | 第21页 |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设计 | 第21-24页 |
·土地系统的界定 | 第21-22页 |
·土地利用分析 | 第22页 |
·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设计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土地利用条件及现状分析 | 第24-29页 |
·土地利用自然条件分析 | 第24-25页 |
·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 第25-26页 |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6页 |
·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 第26-27页 |
·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 第29-35页 |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 | 第29页 |
·农用地结构变化分析 | 第29页 |
·建设用地结构变化分析 | 第29页 |
·土地利用多样化分析 | 第29-30页 |
·土地利用结构效益评价 | 第30-32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0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 第32-35页 |
·经济因素 | 第32-33页 |
·人口因素 | 第33-34页 |
·政策因素 | 第34-35页 |
第五章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分析 | 第35-42页 |
·线性优化模型构建 | 第35页 |
·设置决策变量 | 第35-37页 |
·土地总面积的约束 | 第36页 |
·社会条件约束 | 第36页 |
·土地供应能力的约束 | 第36页 |
·生态环境约束 | 第36-37页 |
·政策约束 | 第37页 |
·其它约束 | 第37页 |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37-39页 |
·经济效益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37-38页 |
·生态效益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38-39页 |
·函数求解 | 第39-40页 |
·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因素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 | 第39页 |
·以生态效益为主导因素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 | 第39-40页 |
·优化方案分析 | 第40-42页 |
·自然持续性 | 第41页 |
·经济持续性 | 第41页 |
·社会持续性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