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图像人体关节点自动识别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0页 |
| 1 前言 | 第10-2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视频转化为无抖动数字图像 | 第22-23页 |
| ·运动时相的自动识别 | 第23页 |
| ·运动时相的分段分析 | 第23页 |
| ·区域跟踪 | 第23页 |
| ·比例长度法 | 第23页 |
| ·关节点的确定方法 | 第23页 |
| ·特殊情况出现的判断 | 第23页 |
| ·特殊情况的处理 | 第23-24页 |
| ·轮廓线与灰度识别相结合 | 第24页 |
| ·人体关节点自动识别实现情况 | 第24页 |
| ·研制了短跑人体关节点的自动识别软件系统 | 第24页 |
| ·研究特色及应用前景 | 第24-26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26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26页 |
| ·测量法 | 第26-27页 |
| ·软件工程法 | 第27页 |
| ·运动建模 | 第27页 |
| ·人体建模 | 第27页 |
| ·数学建模 | 第27-29页 |
| 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58页 |
| ·视频转化为无抖动数字图像 | 第29-32页 |
| ·人体关节点的自动识别 | 第32-52页 |
| ·提取运动人体轮廓线 | 第32页 |
| ·运动时相的自动识别 | 第32-35页 |
| ·确定比例长度 | 第35-36页 |
| ·区域跟踪 | 第36-37页 |
| ·确定关节点 | 第37-48页 |
| ·关节点确定的原则、参照数学模型与方法 | 第37-38页 |
| ·关节点周围轮廓线上特征点确定的主要方法 | 第38-39页 |
| ·体内关节点的确定方法 | 第39-47页 |
| ·不同时相各关节点的确定方法 | 第47-48页 |
| ·特殊情况的判断及处理 | 第48-52页 |
| ·特殊情况出现的判断 | 第48页 |
| ·特殊情况的处理 | 第48-52页 |
| ·软件流程与实现 | 第52-57页 |
| ·短跑人体关节点的自动识别软件主界面 | 第53-54页 |
| ·视频转化为无抖动数字图像程序界面 | 第54页 |
| ·导入图像界面 | 第54-55页 |
| ·人体关节点的自动识别 | 第55-56页 |
| ·导出数据 | 第56-57页 |
| ·软件识别与手工识别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 4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