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散文、杂著论文

琴声何处不悠扬--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英译的审美沟通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32页
 第一节 文献综述第13-18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1页
 第三节 “审美沟通”界定第21-25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25-29页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第29-30页
 第六节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结构第30-32页
第二章 美学视野中的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第32-57页
 第一节 形式系统的美学要素在译文中的得失第32-39页
 第二节 非形式系统的美学要素意象和意境在译文中的翻译与传达第39-47页
 第三节 不同译者的译文比较第47-55页
 第四节 问题的梳理和研究重心与切入点的提出第55-57页
第三章 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译者与读者审美沟通的可能性第57-67页
 第一节 审美语境中的积极因素第57-60页
 第二节 古典艺术散文与英语随笔的共性第60-64页
 第三节 古典艺术散文与英语随笔的差异第64-67页
第四章 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译者与读者审美沟通模式的构建依据第67-93页
 第一节 翻译美学的发展及其对模式构建的理论支持第68-78页
 第二节 接受美学对模式构建的理论支持第78-85页
 第三节 克罗齐表现论美学对模式构建的理论支持第85-89页
 第四节 构建审美沟通模式的意义第89-93页
第五章 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译者与读者的审美沟通模式第93-157页
 第一节 审美沟通模式图及其简要分析第93-96页
 第二节 审美沟通的主体——译者第96-108页
 第三节 审美沟通的主体——读者第108-120页
 第四节 审美沟通的媒介——译文第120-128页
 第五节 实现审美沟通的英译审美理想第128-131页
 第六节 实现审美沟通的英译参照规范第131-148页
 第七节 例证分析:谢百魁译《秋声赋》第148-157页
第六章 古典艺术散文英译中译者与读者审美沟通的英译策略第157-204页
 第一节 话语层第157-186页
 第二节 形象层第186-200页
 第三节 意蕴层第200-204页
第七章 结语第204-212页
 第一节 研究的梳理和相应的结论第204-208页
 第二节 对研究中理论运用问题的思考第208-210页
 第三节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210-212页
参考文献第212-223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第223-224页
附录1 读者调查及其结果分析第224-233页
附录2 抽样的90 篇古典艺术散文第233-237页
附录3 《醉翁亭记》与《前赤壁赋》原文及其译文第237-249页
附录4 西方对古典艺术散文的译介第249-252页
附录5 国内学者对抽样的古典艺术散文的英译研究第252-255页
致谢第255页

论文共2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俗视界中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
下一篇:人民币汇率与股价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