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绥德地区盒8、山2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与物质演化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8-11页 |
1.1 上石炭统本溪组(C_(2b)) | 第8-9页 |
1.2 下二叠统太原组(P_(lt) | 第9-10页 |
1.3 下二叠统山西组(P_(ls)) | 第10页 |
1.4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_(2x)) | 第10页 |
1.5 中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_(2s)) | 第10页 |
1.6 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_(3sh))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沉积相及展布特征 | 第11-53页 |
2.1 沉积相划分标志 | 第11-31页 |
2.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31-43页 |
2.3 山2-盒8段沉积相展布 | 第43-52页 |
2.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砂体结构、展布及成因类型 | 第53-88页 |
3.1 砂体结构分类及特征 | 第53-67页 |
3.2 垂向砂体结构精细解释 | 第67-83页 |
3.3 砂体结构主控因素分析 | 第83-86页 |
3.4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四章 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88-121页 |
4.1 砂岩类型及分布特征 | 第88-115页 |
4.2 砂岩的结构特征 | 第115-120页 |
4.3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五章 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 | 第121-147页 |
5.1 成岩作用类型 | 第121-137页 |
5.2 成岩阶段的划分 | 第137-139页 |
5.3 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第139-141页 |
5.4 成岩储集相类型及其分布 | 第141-146页 |
5.5 小结 | 第146-14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147-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2-153页 |
作者简介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