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

鄱阳湖—乐安河婺源段越冬雁鸭类种群生态学初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22页
    1.1 水鸟越冬生态研究综述第10-15页
        1.1.1 数量与分布第11页
        1.1.2 警戒第11-12页
        1.1.3 行为模式第12-14页
        1.1.4 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第14页
        1.1.5 其他第14-15页
    1.2 雁鸭类研究综述第15-22页
        1.2.1 数量与分布第16-17页
        1.2.2 行为模式第17-18页
        1.2.3 潜水取食第18-19页
        1.2.4 食性第19页
        1.2.5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第19-20页
        1.2.6 迁徙第20页
        1.2.7 其他第20-22页
第2章 研究内容及目的第22-24页
    2.1 雁鸭类数量与分布第22页
    2.2 雁鸭类性比与年龄结构第22页
    2.3 中华秋沙鸭和鸳鸯行为研究第22-24页
第3章 研究地区概况第24-28页
    3.1 鄱阳湖第24-25页
    3.2 乐安河婺源段第25-28页
第4章 鄱阳湖越冬雁鸭类数量与分布第28-34页
    4.1 研究方法第28页
    4.2 结果第28-32页
        4.2.1 种类组成与分布第28-29页
        4.2.2 数量分布的空间差异第29-31页
        4.2.3 数量分布的时间差异第31-32页
    4.3 讨论第32-34页
        4.3.1 种类组成第32页
        4.3.2 种群数量分布第32-34页
第5章 鄱阳湖越冬雁鸭类性比与年龄结构第34-38页
    5.1 研究方法第34页
        5.1.1 调查方法第34页
        5.1.2 数据分析第34页
    5.2 结果第34-36页
        5.2.1 性比第34-35页
        5.2.2 年龄结构第35-36页
    5.3 讨论第36-38页
        5.3.1 性比第36-37页
        5.3.2 年龄结构第37-38页
第6章 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第38-49页
    6.1 研究方法第38-39页
        6.1.1 调查方法第38-39页
            6.1.1.1 潜水取食第38页
            6.1.1.2 能量支出第38-39页
        6.1.2 数据处理第39页
            6.1.2.1 潜水取食第39页
            6.1.2.2 能量支出第39页
    6.2 结果第39-44页
        6.2.1 潜水取食第39-42页
            6.2.1.1 潜水参数第39-40页
            6.2.1.2 性别对潜水行为的影响第40页
            6.2.1.3 温度对潜水行为的影响第40页
            6.2.1.4 时间对潜水行为的影响第40-41页
            6.2.1.5 群体大小对潜水行为的影响第41-42页
        6.2.2 能量支出第42-44页
            6.2.2.1 行为能量支出第42-43页
            6.2.2.2 性别对能量支出的影响第43页
            6.2.2.3 温度对能量支出的影响第43-44页
            6.2.2.4 群体大小对能量支出的影响第44页
    6.3 讨论第44-49页
        6.3.1 潜水取食第44-46页
            6.3.1.1 潜水参数第44-45页
            6.3.1.2 性别对潜水行为的影响第45页
            6.3.1.3 温度对潜水行为的影响第45页
            6.3.1.4 时间对潜水行为的影响第45-46页
            6.3.1.5 群体大小对潜水行为的影响第46页
        6.3.2 能量支出第46-49页
            6.3.2.1 行为能量支出第46-47页
            6.3.2.2 性别对能量支出的影响第47页
            6.3.2.3 温度对能量支出的影响第47页
            6.3.2.4 群体大小对能量支出的影响第47-49页
第7章 鸳鸯越冬行为第49-54页
    7.1 研究方法第49-50页
        7.1.1 调查方法第49页
        7.1.2 数据处理第49-50页
    7.2 结果第50-51页
        7.2.1 行为时间分配第50页
        7.2.2 日间行为节律第50-51页
    7.3 讨论第51-54页
        7.3.1 行为时间分配第51页
        7.3.2 日间行为节律第51-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致谢第62-64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垂杰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证治经验述要
下一篇:导师陈莹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