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USE的数字—数值一体化核心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41页 | 
| ·概述 | 第16-17页 | 
| ·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DUSE)的发展历程 | 第17-25页 | 
| ·从GIS到3DGIS的发展 | 第17-19页 | 
| ·从3DGIS到3DSIS的发展 | 第19-20页 | 
| ·从3DSIS到DUSE的发展 | 第20-24页 | 
| ·DUSE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 ·GIS技术的集成研究现状 | 第25-34页 | 
| ·GIS的集成研究 | 第25-28页 | 
| ·GI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第28-31页 | 
| ·GIS技术与数值分析技术的集成 | 第31-34页 | 
| ·研究DUSES和数字与数值一体化的必要性 | 第34-41页 | 
| ·地下工程发展的需要 | 第34-35页 | 
| ·地层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 第35-36页 | 
| ·数值分析工作的需要 | 第36-38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38-40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40-41页 | 
| 第2章 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信息系统研究 | 第41-74页 | 
| ·概述 | 第41页 | 
| ·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信息系统框架设计 | 第41-44页 | 
|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41-42页 | 
| ·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 | 第42-44页 | 
| ·数据管理功能及实现 | 第44-54页 | 
| ·数据分类与标准化 | 第45-47页 | 
|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47-51页 | 
| ·数据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51-54页 | 
| ·三维建模功能及实现 | 第54-67页 | 
| ·三维地层建模 | 第55-63页 | 
| ·隧道及附属设施建模 | 第63-66页 | 
| ·地下管线建模 | 第66-67页 | 
| ·三维可视化功能及实现 | 第67-69页 | 
| ·空间分析功能及实现 | 第69-73页 | 
| ·剖切功能及实现 | 第70-71页 | 
| ·切割功能及实现 | 第71-72页 | 
| ·空间碰撞分析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3章 地下工程有限元分析系统前处理技术研究 | 第74-94页 | 
| ·概述 | 第74-75页 | 
| ·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介绍 | 第75-78页 | 
| ·有限元方法概述 | 第75-76页 | 
| ·有限元法的分析过程 | 第76-78页 | 
| ·有限元分析系统的数据分类及处理方式 | 第78-80页 | 
| ·有限元分析系统的数据分类 | 第78-79页 | 
|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式 | 第79-80页 | 
| ·有限元分析系统前处理流程结构 | 第80-82页 | 
| ·有限元分析中的建模依据、原则与方法 | 第82-90页 | 
| ·有限元分析建模依据 | 第82页 | 
| ·有限元网格剖分原则 | 第82-84页 | 
| ·有限元网格剖分方法 | 第84-89页 | 
| ·有限元网格生成算法的性能比较 | 第89-90页 | 
| ·地下工程有限元模型网格生成模式 | 第90-93页 | 
| ·地下工程有限元分析的特点 | 第90-92页 | 
| ·复杂计算模型的网格生成模式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4章 基于 DUSE的数字—数值一体化框架设计 | 第94-103页 | 
| ·概述 | 第94页 | 
| ·基于DUSE的数字—数值一体化概念 | 第94-96页 | 
| ·一体化的定义 | 第94-95页 | 
| ·数字—数值一体化概念 | 第95-96页 | 
| ·数字—数值一体化的集成模式 | 第96-97页 | 
| ·数字—数值一体化的集成内容 | 第97-99页 | 
| ·功能一体化 | 第97页 | 
| ·数据一体化 | 第97-98页 | 
| ·技术一体化 | 第98-99页 | 
| ·两种系统一体化集成的组织结构 | 第99-101页 | 
| ·基于DUSE的一体化组织结构 | 第99-100页 | 
| ·基于数值分析的一体化组织结构 | 第100-101页 | 
| ·基于DUSE的数字—数值一体化总框架 | 第101-102页 | 
| ·一体化实施框架 | 第101页 | 
| ·数值分析的执行步骤 | 第101-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第5章 数字—数值技术一体化核心算法及实现 | 第103-157页 | 
| ·概述 | 第103页 | 
| ·技术一体化的集成思路与框架 | 第103-107页 | 
| ·技术需求分析 | 第103-105页 | 
| ·实现思路及流程图 | 第105-106页 | 
| ·关键技术及核心算法 | 第106-107页 | 
|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数据模型的选择 | 第107-115页 | 
| ·三维地质建模概述 | 第107-108页 | 
| ·面结构数据模型 | 第108-111页 | 
| ·体结构数据模型 | 第111-112页 | 
| ·混合结构数据模型 | 第112-113页 | 
| ·数据模型的选择 | 第113-115页 | 
| ·区域切割技术及算法实现 | 第115-122页 | 
| ·区域切割范围确定 | 第115-116页 | 
| ·区域切割面构建 | 第116-117页 | 
| ·区域切割技术 | 第117-119页 | 
| ·数据结构设计 | 第119-120页 | 
| ·算法实现步骤 | 第120-121页 | 
| ·实例验证 | 第121-122页 | 
| ·表面模型重构技术及算法实现 | 第122-130页 | 
| ·模型重构基本思想 | 第122-123页 | 
| ·地层分界面网格重构 | 第123-124页 | 
| ·网格分块处理技术 | 第124-125页 | 
| ·地层周围表面网格重构 | 第125-127页 | 
| ·算法实现步骤 | 第127-128页 | 
| ·实例验证 | 第128-130页 | 
| ·基于地质模型的有限元面网格自动生成及算法实现 | 第130-147页 | 
| ·面网格自动生成条件 | 第131-133页 | 
| ·几个概念的定义 | 第133-134页 | 
| ·MTR面网格自动生成的基本思路 | 第134-135页 | 
| ·STR边界离散方法 | 第135-136页 | 
| ·STR初始背景网格生成方法 | 第136-139页 | 
| ·STR三角网插点加密方法 | 第139-142页 | 
| ·主要数据结构 | 第142-143页 | 
| ·算法实现步骤 | 第143-144页 | 
| ·实例验证 | 第144-147页 | 
| ·基于地质模型的有限元体网格自动生成 | 第147-154页 | 
| ·体网格自动生成条件 | 第147-148页 | 
| ·几个概念的定义 | 第148-150页 | 
| ·MSR体网格自动生成的基本思路 | 第150-151页 | 
| ·基于Delaunay的体网格生成方法 | 第151-152页 | 
| ·实例验证 | 第152-154页 | 
| ·考虑地下工程开挖过程的建模方法 | 第154-156页 | 
| ·开挖过程建模方法 | 第154-155页 | 
| ·实例验证 | 第155-1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6-157页 | 
| 第6章 基于 DUSE的数字—数值一体化实现 | 第157-168页 | 
| ·概述 | 第157页 | 
| ·一体化系统实现环境 | 第157-159页 |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157页 | 
| ·整体界面设计 | 第157-159页 | 
| ·数据一体化实现 | 第159-161页 | 
| ·空间数据 | 第159-160页 | 
| ·属性数据 | 第160-161页 | 
| ·结果数据 | 第161页 | 
| ·功能一体化实现 | 第161-165页 | 
| ·前处理功能 | 第162-165页 | 
| ·后处理功能 | 第165页 | 
| ·一体化系统存在的不足 | 第165-167页 | 
| ·系统平台存在的不足 | 第166页 | 
| ·核心技术存在的不足 | 第166-1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7-168页 | 
| 第7章 一体化系统工程应用 | 第168-189页 | 
| ·概述 | 第168页 | 
| ·工程概况 | 第168-171页 | 
| ·世博变电站概况 | 第168-169页 | 
| ·地形地貌与场地条件 | 第169-170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70-171页 | 
| ·不良地质现象 | 第171页 | 
| ·工程三维地质体建模 | 第171-173页 | 
| ·地质体和构筑物数值建模 | 第173-181页 | 
| ·确定计算区域 | 第173-174页 | 
| ·地层表面模型重构 | 第174-175页 | 
| ·基坑和地下连续墙建模 | 第175-178页 | 
| ·有限元面网格自动生成 | 第178-179页 | 
| ·有限元体网格生成 | 第179-180页 | 
| ·导入数值分析系统 | 第180-181页 | 
| ·基坑开挖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 第181-187页 | 
| ·计算条件 | 第181-182页 | 
| ·位移结果分析 | 第182-184页 | 
| ·应力结果分析 | 第184-186页 | 
| ·塑性区分析 | 第186-187页 | 
| ·一体化系统的优越性 | 第187-1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8-189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9-192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89-190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90-192页 | 
| 致谢 | 第192-1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4-206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