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安徽段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与分布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8-19页 |
2 研究区域环境分析 | 第19-28页 |
·研究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状况分析 | 第19-21页 |
·自然地理状况 | 第19页 |
·地质背景与土壤环境 | 第19-20页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20-21页 |
·研究区河流概况 | 第21-28页 |
·淮河 | 第22-23页 |
·颖河 | 第23-24页 |
·茨淮新河 | 第24-25页 |
·西淝河 | 第25页 |
·涡河 | 第25-26页 |
·东淝河 | 第26页 |
·淠河 | 第26-28页 |
3 采样与实验 | 第28-35页 |
·采样点布置与样品编号 | 第28-29页 |
·采样方法 | 第29-30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页 |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0-35页 |
·沉积物的pH值测定 | 第31页 |
·沉积物的有机碳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分析 | 第32页 |
·沉积物的矿物组分分析 | 第32-34页 |
·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测定 | 第34-35页 |
4 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与重金属富集的相关性研究 | 第35-59页 |
·重金属的总量研究 | 第35-40页 |
·重金属的总量测定结果 | 第35-38页 |
·重金属间的富集相关性研究 | 第38-40页 |
·重金属富集与pH值的关系 | 第40-42页 |
·重金属富集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 | 第42-45页 |
·重金属富集与粒度组成的关系 | 第45-49页 |
·重金属富集与矿物组分的关系 | 第49-59页 |
5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状态与分布特征 | 第59-70页 |
·重金属含量的化学形态分析 | 第59-61页 |
·重金属分布规律研究 | 第61-70页 |
6 重金属污染的初步评价 | 第70-76页 |
·平均富集因子法 | 第71-72页 |
·地积累指数法 | 第72-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