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I-V方程显式求解原理研究及应用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 太阳电池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 第12-16页 |
·太阳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12-14页 |
·太阳电池的分类 | 第14-16页 |
·按应用分类 | 第14-15页 |
·按电池结构分类 | 第15页 |
·按电池材料分类 | 第15-16页 |
§2 太阳电池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16-21页 |
·理想太阳电池Ⅰ-Ⅴ方程 | 第16-19页 |
·理想太阳电池Ⅰ-Ⅴ方程 | 第19-21页 |
§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1-26页 |
第2章 Ⅰ-Ⅴ方程的显式解法 | 第26-4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26-27页 |
§2 Lambert W函数 | 第27-30页 |
§3 Ⅰ-Ⅴ方程的显式解 | 第30-39页 |
·理想电池 | 第30-31页 |
·实际太阳电池 | 第31-36页 |
·忽略并联内阻 | 第32-33页 |
·忽略串联内阻 | 第33-34页 |
·考虑串、并联内阻 | 第34-36页 |
·显示解的验证 | 第36-3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最佳负载的表述 | 第41-56页 |
§1 研究背景 | 第41-42页 |
§2 线性电路的最佳负载 | 第42-43页 |
§3 太阳电池电路的最佳负载 | 第43-54页 |
·基于隐式表达式的最佳负载求解 | 第43-46页 |
·理想太阳电池 | 第43-44页 |
·实际太阳电池 | 第44-46页 |
·基于显式表达式的最佳负载求解 | 第46-47页 |
·理想太阳电池 | 第46页 |
·实际太阳电池 | 第46-47页 |
·模型参数对最佳负载的影响 | 第47-54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组件性能的预测 | 第56-8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56-57页 |
§2 模型参数的提取 | 第57-64页 |
·联立求解法 | 第57-59页 |
·代数方程法 | 第59-62页 |
·微分代数方程法 | 第59-61页 |
·积分代数方程法 | 第61-62页 |
·验证计算 | 第62-64页 |
§3 模型参数随光照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 第64-68页 |
·光生电流 | 第64-65页 |
·反向饱和电流 | 第65-66页 |
·串联内阻 | 第66-67页 |
·并联内阻 | 第67页 |
·二极管理想因子 | 第67-68页 |
§4 太阳电池组件输出特性的预测 | 第68-86页 |
·正常工况下输出特性的预测 | 第68-72页 |
·极端工况下输出特性的预测 | 第72-86页 |
·P-T特性 | 第74-80页 |
·P-S特性 | 第80-86页 |
§5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组件联接的分析 | 第88-11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8-89页 |
§2 联接准则 | 第89-92页 |
·串联阵列 | 第89-90页 |
·并联阵列 | 第90-92页 |
§3 联接于阵列中的组件工作状态的分析 | 第92-98页 |
·短路点 | 第92-93页 |
·内耗点 | 第93-94页 |
·开路点 | 第94-95页 |
·最大功率点 | 第95-98页 |
§4 失配损失 | 第98-108页 |
·失配损失的计算 | 第98-99页 |
·模型参数对阵列失配损失的影响 | 第99-108页 |
·模型参数对串联阵列失配损失的影响 | 第99-104页 |
·模型参数对并联阵列失配损失的影响 | 第104-108页 |
§5 非均匀光照的影响 | 第108-114页 |
§6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8页 |
§1 创新点与结论 | 第115-116页 |
·创新点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页 |
§2 展望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附录:研究生期间的论文与成果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