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网格中智能节点关键技术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 ·引言 | 第15-16页 |
| ·光子网格研究意义 | 第16-20页 |
| ·网格发展 | 第16-17页 |
| ·网格对网络的需求 | 第17-19页 |
| ·光子网格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0-23页 |
| ·什么是光子网格? | 第20-21页 |
| ·体系结构的确定 | 第21-22页 |
| ·节点结构与功能 | 第22页 |
| ·光子网格的控制平面技术 | 第22页 |
| ·光资源管理与调度方法 | 第22-23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成果 | 第23-25页 |
| ·主要工作及成果体现 | 第23-24页 |
| ·论文结构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光子网格研究动态 | 第29-44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关于基于波长的网格网络研究 | 第29-38页 |
| ·北美地区实验网 | 第29-34页 |
| ·欧洲实验网络 | 第34-36页 |
| ·亚洲地区研究状态 | 第36-38页 |
| ·关于OBS的光子网格 | 第38-40页 |
| ·OBS的光子网格发展 | 第38页 |
| ·实验网络 | 第38-40页 |
| ·关键技术 | 第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应用驱动的光子网格体系结构研究 | 第44-58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 | 第44-46页 |
| ·基于智能交换与传输的光网格 | 第46-51页 |
| ·ASON的体系结构 | 第46-47页 |
| ·基于ASON的光子网格 | 第47-49页 |
| ·中间件与控制平面 | 第49-51页 |
| ·基于OBS的光子网格 | 第51-55页 |
| ·基于OBS光子网格体系结构 | 第51-53页 |
| ·GOBS节点结构 | 第53-54页 |
| ·并行资源管理与控制体系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第四章 基于时间窗口式的光资源按需调度方法研究 | 第58-81页 |
| ·引言 | 第58-59页 |
| ·时间窗口式光资源按需调度策略 | 第59-67页 |
| ·光资源调度 | 第59-61页 |
| ·参数说明 | 第61-63页 |
| ·调度算法描述 | 第63-67页 |
| ·基于时间窗口的光通道并行预留分析 | 第67-70页 |
| ·分窗口式资源按需预留 | 第67-68页 |
| ·调度过程优化 | 第68-70页 |
| ·光资源供给业务模型分析 | 第70-77页 |
| ·面向网格资源调度的业务模型 | 第70-74页 |
| ·时间窗口特性 | 第74-75页 |
| ·预留性能分析 | 第75-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第五章 基于光树的可分负载调度算法 | 第81-99页 |
| ·引言 | 第81-83页 |
| ·面向可分负载的光树与虚拟拓扑 | 第83-87页 |
| ·光树建立机制 | 第83-85页 |
| ·基于光树的虚拟链路 | 第85-86页 |
| ·光树上虚拟路径中的可分负载分布 | 第86-87页 |
| ·基于光树上的可分负载调度算法 | 第87-92页 |
| ·网络模型与问题描述 | 第87-89页 |
| ·算法描述 | 第89-91页 |
| ·优化调度过程 | 第91-92页 |
| ·结果分析 | 第92-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 第六章 光子网格节点设计与实现 | 第99-120页 |
| ·引言 | 第99页 |
| ·光子网格节点功能体系 | 第99-109页 |
| ·功能需求 | 第99-101页 |
| ·服务平面 | 第101-105页 |
| ·控制平面 | 第105-108页 |
| ·接口定义 | 第108-109页 |
| ·光子网格节点设计 | 第109-113页 |
| ·节点实现结构 | 第109-110页 |
| ·节点类型 | 第110-112页 |
| ·光子网格节点中间件 | 第112-113页 |
| ·光子网格实验仿真平台及局部验证 | 第113-117页 |
| ·实验平台整体结构 | 第113-115页 |
| ·节点关键技术的验证实验 | 第115-1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7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 总结和展望 | 第120-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参加课题情况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