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菊品种形态分类及细胞学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21页 |
| ·菊花概述 | 第8-9页 |
| ·菊花在菊科的分类位置 | 第8页 |
| ·菊花的栽培简史 | 第8-9页 |
| ·菊花品种分类学概述 | 第9-15页 |
| ·观赏植物品种分类的特点和原则 | 第9-10页 |
| ·观赏植物品种分类方法 | 第10-11页 |
| ·菊花品种的园艺学分类 | 第11-15页 |
| ·前人对于菊花品种分类与菊花起源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形态分析和数量分类学研究 | 第16页 |
| ·菊属植物染色体观察与细胞分类学研究 | 第16-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页 |
| ·本研究的设计思想 | 第19-21页 |
| 2 部分菊花品种形态测试与分类 | 第21-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 ·种植试验与品种调查 | 第21-22页 |
| ·品种的获得 | 第22-23页 |
| ·性状的选取 | 第23-24页 |
| ·数据获得的方法 | 第24-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 ·品种Q聚类分析 | 第25-27页 |
| ·性状一致性分析 | 第27-29页 |
| ·性状相关性R聚类分析 | 第29-30页 |
| ·讨论 | 第30-34页 |
| ·关于形态分类 | 第30-31页 |
| ·关于颜色性状 | 第31页 |
| ·关于叶型 | 第31-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3 部分菊花品种细胞学观察与分析 | 第36-49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 ·染色体数目 | 第38-40页 |
| ·染色体核型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8页 |
| ·染色体数目 | 第41-42页 |
| ·臂比均值与臂比方差 | 第42-45页 |
| ·核型不对称系数 | 第45-47页 |
| ·随体和NOR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4 染色体核型参数与形态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49-5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 ·品种与性状的选择 | 第49-50页 |
| ·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4页 |
| ·核型参数与形态性状相关性分析 | 第51-52页 |
| ·聚类分析 | 第52-54页 |
| ·讨论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6-59页 |
| ·大菊品种形态特征、染色体特征与品种演化 | 第56-57页 |
| ·形态性状表现出的分类单位间的进化关系 | 第56页 |
| ·细胞学表现出的分类单位间的进化关系 | 第56-57页 |
| ·形态性状与核型参数的比较 | 第57页 |
| ·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附录 | 第63-80页 |
| 图版 | 第80-88页 |
| 个人简介 | 第88-89页 |
| 导师简介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