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5页 |
·关于梨属植物 | 第8-10页 |
·梨属植物的起源和分布 | 第8页 |
·现代梨属植物分类史 | 第8-10页 |
·梨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10页 |
·安徽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种质资源的地位 | 第10-11页 |
·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2 引言 | 第15-17页 |
·安徽砀山酥梨保护区梨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材料 | 第17-1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8-20页 |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20页 |
·方法 | 第20-25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 第20页 |
·引物设计 | 第20-21页 |
·引物筛选 | 第21页 |
·ISSR-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1-22页 |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2页 |
·扩增产物的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2-24页 |
·电泳图谱分析 | 第24-2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5-42页 |
·引物筛选 | 第25-26页 |
·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6-28页 |
·DNA Taq酶与Mg~(2+)浓度对ISSR反应的影响 | 第26页 |
·引物和模板DNA浓度对ISSR反应的影响 | 第26页 |
·dNTPs对ISSR反应的影响 | 第26-27页 |
·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7-28页 |
·两种凝胶电泳方法的比较 | 第28-29页 |
·砀山地区梨种质资源ISSR分析 | 第29-42页 |
·梨树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9-30页 |
·砀山地区梨种质资源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30-38页 |
·聚类分析 | 第38-40页 |
·芽变的鉴定 | 第40-42页 |
5 讨论 | 第42-44页 |
·ISSR的高效性和多态性 | 第42页 |
·砀山地区梨种质资源ISSR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42-43页 |
·适宜梨树的ISSR分析的引物 | 第42页 |
·适宜梨树的ISSR分析体系 | 第42-43页 |
·梨树的ISSR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43页 |
·砀山酥梨的归属问题 | 第43-44页 |
6 结论 | 第44-46页 |
·适合梨树的ISSR分析的引物 | 第44页 |
·适合于梨树分析的ISSR技术体系 | 第44页 |
·梨树的ISSR指纹图谱的建立 | 第44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4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砀山酥梨变异品种ISSR鉴定结果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A 安徽砀山梨种质资源ISSR图谱 | 第52-58页 |
附录B 砀山梨种质资源欧氏距离平方系数表 | 第58-59页 |
附录C 聚类秩序表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