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2页 |
| ·异步电路发展的背景 | 第6-8页 |
|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异步电路的优势 | 第8-10页 |
| ·异步电路面临的一些挑战 | 第10页 |
| ·总结 | 第10页 |
| ·论文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异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 第12-21页 |
| ·握手协议(HANDSHAKE PROTOCOL) | 第13页 |
| ·信号传输协议(SIGNALING PROTOCOL) | 第13-15页 |
| ·4相信号传输协议 | 第13-14页 |
| ·2相信号传输协议 | 第14-15页 |
| ·数据编码协议(DATA ENCODING PROTOCOL) | 第15-18页 |
| ·绑定数据编码 | 第15-16页 |
| ·双轨编码协议 | 第16-17页 |
| ·n选1编码 | 第17-18页 |
| ·延迟模型 | 第18-19页 |
| ·环境和电路模型 | 第19-21页 |
| ·基本模式(fundamental mode) | 第19-20页 |
| ·输入/输出模式(input/output mode)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异步集成电路的实现 | 第21-29页 |
| ·MULLER C单元 | 第21-22页 |
| ·MULLER流水线 | 第22-23页 |
| ·握手协议的实现形式 | 第23-29页 |
| ·4相绑定数据协议 | 第23-24页 |
| ·2相数据绑定协议(微流水线) | 第24-27页 |
| ·4相双轨编码协议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异步电路设计方法 | 第29-48页 |
| ·基本知识 | 第29-33页 |
| ·计算模型 | 第29页 |
| ·系统模型化:通信进程 | 第29-31页 |
| ·系统模块模型:HSE | 第31-32页 |
| ·模型电路:生成规则 | 第32-33页 |
| ·异步通信协议的实现 | 第33-38页 |
| ·简单通信协议 | 第33-35页 |
| ·绑定数据编码的握手协议 | 第35页 |
| ·DI数据编码 | 第35-36页 |
| ·有效性和空状态测试 | 第36-38页 |
| ·基础模块 | 第38-44页 |
| ·序列化(sequencer) | 第38-43页 |
| ·重排和裕度 | 第43-44页 |
| ·全加器设计实例 | 第44-48页 |
| ·WCHB(weak condition half buffer) | 第44-45页 |
| ·WCHB全加器 | 第45-48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