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在取消农业税的条件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6页
   ·国内外发展状况第12-15页
     ·国外区域经济和农业政策状况第12-13页
     ·国内县域经济研究发展状况第13-15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第15页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县域经济内涵及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第16-20页
   ·县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第16-17页
     ·县域经济的概念第16页
     ·我国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第16-17页
   ·县域经济类型第17页
   ·县域经济发展阶段第17-18页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第18-20页
     ·我国县域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了较高的份额第18页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18-20页
第三章 农业税取消前和林格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第20-33页
   ·自然概况与资源第20页
   ·经济发展阶段及状况第20-25页
     ·第一产业发展状况第21-22页
     ·第二产业发展状况第22-24页
     ·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第24-25页
   ·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第25页
   ·乡镇人口劳动力状况第25-27页
   ·财政收支及农业税收状况第27页
   ·公共产品提供情况第27-28页
   ·城镇建设情况第28-30页
     ·主要小城镇建设情况第28-29页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第29-30页
   ·园区建设情况第30-31页
     ·园区发展、规划状况第30-31页
     ·园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第31页
   ·和林格尔县经济综合评价第31-33页
第四章 取消农业税后和林格尔县经济变化对比分析第33-40页
   ·国家的“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给农业发展以支持第33页
     ·中央财政安排专款支援农业第33页
     ·对“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理解第33页
   ·农业税取消对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第33-34页
   ·取消农业税后和林县的社会经济变化具体分析第34-38页
     ·取消农业税后和林县经济整体继续发展第34-35页
     ·取消农业税后粮食播种实现稳定增长第35-38页
   ·农民纯收入比农业税取消前增长幅度加大第38页
   ·农业税取消对财政收入结构有短期影响第38-39页
   ·取消农业税后和林县公共产品提供量减少第39页
   ·取消农业税后的和林县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困难第39-40页
第五章 和林格尔县经济发展问题分析第40-48页
   ·产业结构中仍存在不合理之处第40-44页
     ·产业结构城乡差异较显著,发展农业的同时仍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第43-44页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44-45页
     ·取消农业税有利于改善企业科技开发和储备不足第44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健全第44-45页
     ·多数龙头企业偏小,经济实力薄弱,创新入不足第45页
   ·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45-46页
     ·园区布局不合理,政府应尽快转变职能第45页
     ·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农户与龙头企业间存在不公平竞争第45-46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第46页
     ·从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出去的劳动力数量有所增长,但较缓慢第46页
     ·取消农业税后政府教育投入的减少使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更加困难第46页
   ·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46-48页
     ·乡镇企业布局分散,难以发挥集聚效益第46-47页
     ·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初期的机制优势已相对减弱第47页
     ·乡镇企业规模小,难以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第47-48页
第六章 和林格尔县域经济发展设想及对策第48-55页
   ·发展设想第48-49页
     ·统一地方事权和财权第48页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8页
     ·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第48页
     ·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和农民合作组织第48-49页
   ·和林格尔县发展具体对策第49-55页
     ·优化产业结构第49-51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方案第51-5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第52-53页
     ·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方案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宪政设计的歧路--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主与独裁”之论争为例
下一篇: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碳平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