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经验及其变革启示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 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三)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3-15页 |
一、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产生背景 | 第15-24页 |
(一) 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二) 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学理逻辑 | 第18-22页 |
(三) 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现实背景 | 第22-24页 |
二、西方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经验透视 | 第24-34页 |
(一) 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兴起及其框架 | 第24-28页 |
(二) 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选择流程 | 第28-32页 |
(三) 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国际经验 | 第32-34页 |
三、走向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变革启示 | 第34-45页 |
(一) 精细化的公共服务分类结构 | 第34-37页 |
(二) 联动化的公共服务主体结构 | 第37-41页 |
(三) 动态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 第41-45页 |
四、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评价与应用:基本结论 | 第45-50页 |
(一) 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基本评价 | 第45-46页 |
(二) 我国构建可抉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构想 | 第4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