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辊矫直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提出的依据 | 第9页 |
·二辊矫直及发展现状 | 第9-12页 |
·二辊矫直机简介 | 第10-11页 |
·国外矫直技术的发展 | 第11页 |
·国内矫直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二辊矫直机辊形曲线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二辊矫直理论 | 第15-29页 |
·棒材的弯曲变形与应力 | 第15-16页 |
·棒材的弯曲变形与曲率 | 第16-20页 |
·棒材的弯曲变形与弯矩 | 第20-21页 |
·棒材的弯曲变形与能耗 | 第21-23页 |
·矫直与反弯的关系 | 第23-24页 |
·二辊矫直力模型 | 第24-27页 |
·单向反弯辊形的矫直力 | 第24-26页 |
·双向反弯辊形的矫直力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二辊矫直辊型设计 | 第29-49页 |
·三曲率反弯辊型设计原理 | 第29-30页 |
·三曲率反弯辊型数学模型 | 第30-34页 |
·二辊矫直辊型的比较 | 第34-37页 |
·双曲线辊形 | 第34-36页 |
·圆弧辊形 | 第36-37页 |
·凹平辊形 | 第37页 |
·三曲率反弯辊形 | 第37页 |
·三曲率反弯辊型的计算 | 第37-43页 |
·三曲率辊形的计算步骤 | 第37-39页 |
·典型辊型设计 | 第39-43页 |
·三曲率反弯辊型分析 | 第43-47页 |
·辊子倾斜角度对辊形的影响 | 第43-45页 |
·所矫工件材质对辊形的影响 | 第45-46页 |
·所矫工件直径对辊形的影响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二辊矫直过程有限元模拟 | 第49-69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9-53页 |
·矫直模型的简化 | 第49-50页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50页 |
·材料模型的选择 | 第50-52页 |
·网格划分 | 第52页 |
·接触的处理 | 第52-53页 |
·载荷、初始条件和约束 | 第53页 |
·求解和控制 | 第53页 |
·后处理 | 第53页 |
·矫直过程分析 | 第53-59页 |
·棒材矫直过程的接触模型 | 第54页 |
·棒材咬入阶段云图 | 第54-56页 |
·棒材稳定矫直阶段云图 | 第56-58页 |
·棒材抛出阶段云图 | 第58-59页 |
·应力应变分析 | 第59-60页 |
·矫直过程中及矫直后棒材最大、最小应力 | 第59-60页 |
·残余应力分析 | 第60页 |
·矫直质量的评定 | 第60-63页 |
·压下量对矫直质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倾斜角度对矫直质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二辊矫直力学模拟结果 | 第65-68页 |
·倾斜角度对矫直力和导板力的影响 | 第66-67页 |
·压下量对矫直力的影响 | 第67页 |
·不同辊形的矫直力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实验研究 | 第69-75页 |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69页 |
·实验现场 | 第69-71页 |
·实验结果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二辊矫直辊型设计系统开发 | 第75-83页 |
·Visual Basic 软件简介 | 第75-77页 |
·程序设计 | 第77-81页 |
·程序设计思路 | 第77-78页 |
·程序界面 | 第78-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