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正文目录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莫高窟第249窟窟顶主要图像 | 第9-16页 |
| 一、图像学及敦煌壁画研究 | 第9-10页 |
| 二、莫高窟第249窟窟顶主要图像 | 第10-12页 |
| 三、学术界的争议 | 第12-16页 |
| (一) 几种不同的见解 | 第12-13页 |
| (二) 图像的借用和混用 | 第13-16页 |
| 第二章、符号学与敦煌壁画研究 | 第16-22页 |
| 一、符号学与艺术史学 | 第16-18页 |
| 二、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 | 第18-19页 |
| 三、符号学与敦煌壁画研究 | 第19-22页 |
| (一) 敦煌壁画中的符际翻译现象 | 第19-20页 |
| (二) 敦煌壁画中的符号化特征 | 第20-22页 |
| 第三章、第249窟窟顶壁画中的艺术符号及其创造逻辑 | 第22-30页 |
| 一、由符际翻译而来的艺术符号 | 第22-25页 |
| (一) 阿修罗 | 第22-23页 |
| (二) 须弥山 | 第23-25页 |
| 二、直觉与抽象的艺术符号 | 第25-30页 |
| (一) 莲花和云气 | 第25-27页 |
| (二) 山岳、树木和动物 | 第27-30页 |
| 第四章、第249窟窟顶壁画中艺术符号的组织原则 | 第30-38页 |
| 一、对称式结构及其符号特征 | 第30-32页 |
| (一) 严谨周密的对称式结构 | 第30-31页 |
| (二) 对称式结构的符号特征 | 第31-32页 |
| 二、独特的空间意识 | 第32-38页 |
| (一) 佛道融合的宇宙幻象 | 第32-34页 |
| (二) 天人合一的精神指引 | 第34-36页 |
| (三) 两种不同的空间意识 | 第36-38页 |
| 结语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图版 | 第43-47页 |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