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9页 |
1-1 纤维素转化生物乙醇的意义 | 第15-20页 |
1-1-1 纤维素类生物质 | 第17-19页 |
1-1-2 生物转化法生产纤维素乙醇 | 第19-20页 |
1-2 纤维素酶及其对纤维素吸附和催化的研究 | 第20-31页 |
1-2-1 纤维素酶 | 第21-25页 |
1-2-2 纤维素酶吸附和催化的研究 | 第25-28页 |
1-2-3 纤维素酶的吸附模型 | 第28-31页 |
1-3 纤维素酶的酶学改造进展和局限 | 第31-35页 |
1-3-1 理性设计改造纤维素酶 | 第31-33页 |
1-3-2 定向进化改造纤维素酶 | 第33-35页 |
1-4 提高纤维素酶催化效率的策略和方向 | 第35-38页 |
1-4-1 酶学改造 | 第35-36页 |
1-4-2 新酶的发现 | 第36-38页 |
1-4-3 高效纤维素降解工程菌 | 第38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38-39页 |
第二章 瑞氏木霉纤维素酶CBH Ⅰ吸附和催化的相关性 | 第39-68页 |
摘要 | 第39页 |
前言 | 第39-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1-43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41-4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3-49页 |
2-2-1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 第43-44页 |
2-2-2 酶性质鉴定 | 第44-45页 |
2-2-3 表面等离子共振 | 第45-47页 |
2-2-4 纤维素酶的吸附与水解 | 第47-4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8页 |
2-3-1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 第49-52页 |
2-3-2 CBH Ⅰ在纤维素表面的吸附动力学 | 第52-58页 |
2-3-3 纤维素酶CBH Ⅰ吸附和催化的相关性 | 第58-68页 |
第三章 瑞氏木霉纤维素酶的定向进化 | 第68-104页 |
摘要 | 第68-69页 |
前言 | 第69-7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70-83页 |
3-1-1 菌株和质粒 | 第70页 |
3-1-2 酶和试剂及培养基 | 第70-72页 |
3-1-3 质粒的提取 | 第72页 |
3-1-4 PCR扩增 | 第72-74页 |
3-1-5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消化 | 第74-75页 |
3-1-6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 第75-76页 |
3-1-7 电转感受态细胞 | 第76-78页 |
3-1-8 电转化 | 第78-79页 |
3-1-9 噬菌体制备 | 第79-80页 |
3-1-10 酶联免疫反应 | 第80-82页 |
3-1-11 重组表达纤维素酶 | 第82-83页 |
3-1-12 电泳检验 | 第8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83-104页 |
3-2-1 噬菌体表面展示纤维素酶 | 第83-92页 |
3-2-2 纤维素酶定向进化 | 第92-104页 |
第四章 新的纤维素酶的发现与筛选 | 第104-124页 |
摘要 | 第104页 |
前言 | 第104-10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105-111页 |
4-1-1 培养基 | 第105-106页 |
4-1-2 试剂及仪器 | 第106-107页 |
4-1-3 质粒和引物 | 第107页 |
4-1-4 实验方法 | 第107-11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24页 |
4-2-1 样品采集 | 第111页 |
4-2-2 样品分析 | 第111-112页 |
4-2-3 菌体的形态特征及rDNA分析 | 第112-117页 |
4-2-4 Acidiphilium sp.ZY-1的特征 | 第117-121页 |
4-2-5 不同碳源培养的Acidiphilium sp.ZY-1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6-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