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引言 | 第16-18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8-40页 |
第一节 慢性乙型肝炎与免疫调节的关系 | 第18-23页 |
1 T淋巴细胞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 第19-21页 |
2 细胞因子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 第21-22页 |
3 NK细胞抑制与清除HBV的机制 | 第22-23页 |
4 肝细胞在HBV感染与清除过程中的作用探讨 | 第23页 |
第二节 乙肝病毒转基因鼠模型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 HBV转基因鼠模型的研制 | 第24-25页 |
2 HBV转基因鼠与免疫耐受 | 第25-26页 |
3 HBV转基因鼠在抗HBV治疗中的应用 | 第26页 |
4 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第三节 慢性乙型肝炎西医学治疗进展 | 第26-32页 |
1 干扰素治疗CHB临床研究进展 | 第27页 |
2 拉米夫定治疗CHB临床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3 阿德福韦治疗CHB临床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4 恩替卡韦治疗CHB临床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5 不足之处 | 第31-32页 |
第四节 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 第32-37页 |
1 病因病机 | 第32-33页 |
2 辨证分型治疗 | 第33页 |
3 中药抗病毒免疫治疗进展 | 第33-35页 |
4 疏肝健脾补肾方药调节CHB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 第35-37页 |
5 中医药治疗CHB的评价 | 第37页 |
第五节 研究设想 | 第37-40页 |
第二部分 疏肝健脾补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学调节机制 | 第40-51页 |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 第40-42页 |
1 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 | 第40页 |
2 入选标准 | 第40页 |
3 排除标准 | 第40-41页 |
4 分组及一般资料 | 第41页 |
5 两组一般条件的均衡性比较结果 | 第41页 |
6 治疗方法 | 第41页 |
7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41-42页 |
8 疗效评定标准 | 第42页 |
9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2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42-45页 |
1 三组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比较 | 第42-43页 |
2 三组肝功能复常率比较 | 第43页 |
3 三组抗病毒疗效比较 | 第43-44页 |
4 三组调节免疫功能比较 | 第44-45页 |
5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第45页 |
6 不良反应 | 第45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45-51页 |
1 疏肝健脾补肾方对CHB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第45-46页 |
2 疏肝健脾补肾方对CHB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3 疏肝健脾补肾方对CHB患者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的影响 | 第47-48页 |
4 疏肝健脾补肾方对CH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5 疏肝健脾补肾方对CHB患者抗病毒与免疫调节相关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第三部分 疏肝健脾补肾方体外抗乙肝病毒的实验 | 第51-5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1-52页 |
2 结果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4页 |
第四部分 疏肝健脾补肾方对HBV转基因小鼠免疫病理的干预作用 | 第54-73页 |
第一节 疏肝健脾补肾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 | 第54-5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4页 |
2 结果 | 第54页 |
3 讨论 | 第54-55页 |
第二节 疏肝健脾补肾方对HBV转基因小鼠免疫病理实验 | 第55-7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5-62页 |
2 结果 | 第62-66页 |
3 讨论 | 第66-73页 |
第五部分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第73-74页 |
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73页 |
2 存在的问题 | 第73页 |
3 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 第73-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4页 |
附录 | 第94-98页 |
附录1 疏肝健脾补肾方治疗CHB临床疗效指标观察表 | 第94-95页 |
附录2 外文缩略词表 | 第95-96页 |
附录3 | 第96-98页 |
附图1 各组肝组织病理切片 | 第96-97页 |
附图2 各组肝组织HbcAg免疫组织化学 | 第97-98页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